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融资最多互联网公司,8年获投上千亿仍未上 [复制链接]

1#

滴滴又融资了。

1月28日最新消息,滴滴自动驾驶已完成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国际、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

早在年3月,滴滴出行主体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芽”,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年4月,股权变更后,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持股90%,张博持股10%。

滴滴头顶“融资最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光环,难以想象的是,都年了,共享经济的风口已过,作为中国共享经济的鼻祖才刚刚披露上市计划。

据《晚点LatePost》此前消息,滴滴计划于年上市,上市地点或将选择香港,目标估值约为-亿美元,目前正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行接洽。

“尔要战,便战。”这是当年程维留给王兴的战书。如今,美团早已赴港上市。而程维和滴滴,却还在战斗着。

8年来,滴滴融资上千亿元,在不断获得资本市场追捧的同时,却多次错过上市良机。直到年1月,当滴滴踌躇满志,全力冲击中国出行第一股时,命运似乎又要跟滴滴开个玩笑。

1月14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嘀嗒出行寻求于本月内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目标集资额约39亿港元,预计估值约百亿元,有望抢在滴滴之前,成为中国出行第一股。

作为全球网约车平台鼻祖的Uber,其市值更是成为同类型公司的参考标的。年Uber上市即破发,千亿估值跌破亿美元。不过经历过至暗时刻,Uber的市值已经重新涨回至亿美元。

中国出行第一股究竟花落谁家?滴滴又错失了什么?

滴滴向左、嘀嗒向右

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数据和流量的故事也不例外。

在北京,等不到公交,也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只能打一辆网约车。

一个假日的午后,记者用滴滴出行叫了一辆快车。令人意外的是,在软件约定的上车地点处,一个五菱宏光的司机在向记者招手。

通常来说,当你用滴滴打到了国民神车的时候,总会跟司机聊上几句。

“其实这车是不能注册成为网约车的,滴滴网约车对车型有限制,必须是5座以上7座以下的轿车或者越野车才行,我找了黄牛花了块钱才注册上的。”滴滴快车司机周师傅告诉创业邦记者。

近年来,各大网约车平台的低准入门槛,加之各大平台持续的宣传轰炸,很多车主都加入到了网约车司机的行列。仅年上半年,滴滴新注册司机就超过万人。

然而,由于低准入门槛带来的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滴滴也适时推出了整改措施。

年10月,滴滴出行对外宣布,从七个方面27项工作进行了整改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清退平台上不符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司机和车辆,实施了派单合规性引导,逐步减少了对不合规人员和车辆派单。

诚然,滴滴的整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网约车的合理规范性,但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想在平台上赚到更多的钱似乎更难了。以一辆售价15万元的车辆为例,加上各种汽车保险以及购置税,一辆汽车的落地成本需要17万-18万元。此外,办理营运证后,汽车的报废年限只有八年,每年还需要一定的折旧费用。

“滴滴平台的抽成,一般高到25到30个点,司机在滴滴平台上想要赚到钱基本上很难。”周师傅告诉记者,“一天跑了块,抽掉30%还剩块,油钱再跑掉块,也就剩下块。这还不包括吃饭和车辆损耗。”

很多时候,为了逃避抽成,滴滴司机手里面明明握有上百个订单,却因为害怕被随便分配订单而不敢打开滴滴软件。

补贴高的时候大家踊跃接单,觉得不划算的时候就直接关闭软件。对于司机缺乏强控制,成为了滴滴的尴尬。

滴滴迟迟不能上市,有多方面因素。

8年上市路上经历的种种,足以让人对命运多舛的滴滴心生感慨。

年,合并快的后,几乎一统出行市场的滴滴,并未乘胜上市;年,拿下Uber中国的滴滴,完成了对出行行业的垄断,但上市计划依旧停留在传言阶段。

年,堪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元年,小米、美团先后赴港上市,拼多多也成功登陆美股。就在人们纷纷认为,估值超过上述三家达亿美元的滴滴,终于到了上市的最佳时机时,意外发生了。

从年5月到8月,短短三个月内的两起顺风车安全事故,使滴滴被迫无限期下线其主要盈利来源,顺风车业务业绩增长趋缓。

天风证券分析表示,从盈利维度看,顺风车下线,公司短期日活用户数、流量和盈利现金流产生冲击,同时内部风控流程及客服架构或将进行重大调整,继而推高营运成本,影响盈利能力;估值维度看,监管态度作为支撑起估值体系的最主要权重因素,未来或将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来看,滴滴未来的价值如何,监管层有一票否决权!

一语成箴!年7月,滴滴获得丰田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亿美元。此后,有消息称,有两位滴滴原始股东出售股份,价格分别按照亿美元和亿美元的整体估值计算,却发现有价无市。

直到年6月19日,整顿后的顺风车才重新开始在个城市上线运营。但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因为监管的原因,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滴滴上市需要解决盈利问题,因为其数据、流量等已经没有故事可讲,但要想大幅盈利,就必须解决监管层面的麻烦。当然,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在接受创业邦记者采访时表示。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创业邦,滴滴迟迟不能IPO的原因有二:一是年的安全事故导致被约谈,被迫下线了顺风车等业务。二是近两年出行领域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高德、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以及车企成立的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企业纷纷进入出行行业,导致滴滴的估值下降。

更令人担心的,还有滴滴的经营状况。

程维曾表示,滴滴年全年亏损亿元,自年起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亿元。年全年四季补贴金额共亿元。截止年底,在7年多时间里,滴滴累计亏损超过了亿元。

在滴滴顺风车业务受阻,估值下降的同时,以顺风车业务起家的嘀嗒,则趁势崛起。

“嘀嗒的机会是监管制造出来的,如果不是滴滴顺风车被制约,嘀嗒没有任何机会。即便如此,嘀嗒现在的用户体验也值得改进,但这个改进需要大手笔投入,必须上市融资。”马继华告诉创业邦。

年,滴滴顺风车遭遇下线整改期间,嘀嗒出行获得业绩增长机会,其投入近10亿元补贴,并迅速确立了顺风车+出租车的双轮驱动业务。

“滴嗒的跨城抽成不管远近,一律5元一单,良心价了。比以前的滴滴和现在的哈啰低多了,滴滴和哈啰都是抽成10%多。市内抽成1-3元不等,都差不多,嘀嗒抽成算少的。”嘀嗒顺风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

“目前嘀嗒顺风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此次急于IPO,就是想募集资金,扩大公司规模。国内网约车市场正处于洗牌阶段,规模太小的公司很容易被淘汰。”张翔表示。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经营着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据66.5%的市场份额。

资本市场的新故事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在资本市场需要讲新的故事。

马继华认为,在中国创业的互联网公司,要想活下去,三个条件,至少能做到一个才行。第一是业务垄断、一家独大;第二是独立盈利、赚钱容易;第三是成功上市、套现离场。

目前,已经基本垄断国内出行市场的滴滴,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步。因此,上市与否并不着急。

反而是嘀嗒,业务方面无法垄断市场,只有抓紧上市,才能上岸。

滴滴靠资本烧成市场第一,甚至改变了VC市场的投资逻辑。五源资本刘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没想到一家公司可以融-亿美元,滴滴的资金规模迅速摧毁了firstmover(模式首创者)先发优势。“我们年投资易到,当时滴滴还没有成立。我们如果没有滴滴快的这一套巨大改变规则的东西,易到会是大平台。”

不过,面对日趋理性的资本市场,滴滴和嘀嗒正在为资本市场讲述两个截然不同的新故事。

年的滴滴顺风车事故,引发了国内出行行业的深刻反省和思考,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尽管滴滴的轻资产模式提升了运营的效率,缩减了运营成本,但对于车辆和司机的管理上存在巨大的隐患和漏洞,长此以往,很难实现彻底的合规化。

此后,滴滴开始寻求改变,通过拥有自己的司机和自营车辆,开始向重资产转型,对内部实现组织架构的升级,而升级的重点就是安全。

痛定思痛后,在网约车市场的整改之中滴滴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改变以往采用烧钱、持续亏损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开始跨界拓展新赛道。

年11月16日,滴滴出行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正式发布。这是一个由滴滴全程参与,从研发定制汽车到汽车运行与服务的闭环。

滴滴负责提供D1的定制和采买,无车司机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获得D1,用户通过滴滴出行打到D1。

同样是在年,滴滴推出一款名为“橙心优选”的App,,标志着滴滴正式宣布进军卖菜界。与美团、阿里、拼多多在社区团购市场激战拼杀。

实际上,已成立8年的滴滴,掌握了海量的用户与司机的数据和流量,但这些数据和流量已经无法给滴滴原有的出行业务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长。如今,竞争者如林的网约车领域,早已没有多少红利可言。

跨界造车和卖菜,从侧面反映出,滴滴已经不再活在数据与流量的故事里,开始挖掘新的赛道里讲述新故事。

反观不走烧钱模式的嘀嗒,早已实现盈利,向资本市场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故事。

早在去年10月,嘀嗒出行便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招股书提到,嘀嗒出行作为纯信息服务提供商,并不拥有或租赁车队的车辆,也不承担任何拥车费用。顺风车车主以自我出行需求为前提,以出行成本费用分摊为导向,不以营利为目的,非经济动机在车主参与顺风出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区别于网约车平台,顺风车不会对司机以及用户进行高额度的补贴行为,走出了一条独具优势的轻资产模式。

在成立五年时,嘀嗒累计融资只有不到10亿美元,却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整体盈利的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在年和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为29.7%和48.6%。

未来,不断跨界的滴滴与不烧钱的嘀嗒,谁会更受资本市场的欢迎?

“比较大的资本集团应该更倾向于重资产公司。比较小的资本集团,应该可以考虑嘀嗒这种轻资产公司。今后,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时间越来越近,大规模应用以后,出行行业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张翔对创业邦表示,“像滴滴这种重资产的公司,应该会首先受益,而轻资产的公司平台上的车辆都不归平台所有,只是利用平台的流量来获取订单。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发展起来以后,这些车辆很可能就会脱离平台。”

出行第一股背后

中国出行第一股争夺战的背后,是资本的江湖。

嘀嗒的背后能看到“蔚来系”的身影。招股书显示,嘀嗒的机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高瓴资本等,其中蔚来资本占股达到21.60%。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为嘀嗒的非执行董事,负责就业务及投资策略、整体市场趋势等提供意见。

注:嘀嗒融资历程

随着年10月正式提交招股书,嘀嗒出行可能成为“蔚来系”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并实现汽车买卖、造车、出租车的产业链“全员”上市。蔚来旗下包括易车、蔚来汽车、蔚来资本等企业,分别从事网上汽车交易及车贷、新能源造车、交通及新材料投资等。加上嘀嗒出行构建的打车平台,“蔚来系”的汽车领域产业链也基本成型。

滴滴的背后则是腾讯系。

目前,腾讯已经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一汽、吉利、东风、FCA等20家车企达成合作,还为广汽如祺出行、T3出行、滴滴等5家出行服务公司提供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和云服务。加上滴滴的B轮、C轮、D轮、E轮融资均有腾讯身影,“腾讯系”的汽车领域产业链也随之形成。

注:滴滴融资历程

张翔指出,目前滴答已经递交了IPO的上市文件,估计可能会先上市,但滴滴的上市只是媒体的猜测,官方并没有公开上市的进度。“而且两家公司其实体量不一样,滴滴的估值远大于嘀嗒,两家公司的上市目的也不一样。因此,两家公司的上市背后有没有资本博弈很难说。”

“但是,现在滴滴和嘀嗒谁第一个上市肯定是有先发优势,能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目前来说,应该是嘀嗒占有先发优势。滴滴目前还不急着IPO上市,它是要找准时机来上市,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张翔表示。

不过,马继华则认为,在中国互联网上,深度腾讯系的公司都容易上市。

简单来说,依托腾讯流量赋能的公司,成长都会非常迅速,用户数量增长快,规模发展大,虽然大多数都不赚钱,但这种公司最受资本青睐。

当然,尽管这种公司盈利能力较差,但因为使用腾讯云以及腾讯金融支付等服务,保证了腾讯的收入增长。总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创业闭环。

在马继华看来,腾讯依靠卫星公司实现了流量变现,这些合作公司则实现了业务增长,但盈利能力大多不足,因为在给上游流量打工,模式类似苹果对供应链的“蜜糖控制”。

滴滴虽然接受了腾讯投资,但也同时有阿里和百度投资,相对独立自主。“滴滴在出行领域的优势是牢不可破的,所以他可以自立门户。”年,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的91%依然由滴滴掌握。

写在最后

在中国出行第一股的争夺战中,先提交招股书的嘀嗒已占据先发优势,得益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烧钱的嘀嗒出行率先盈利,拥有了持续造血能力。

命运多舛的滴滴8年来累计亏损超亿元,在经历估值的下降后不断跨界,就像上市前的美团一样,它需要给资本市场讲一个数据与流量之外的新故事,惟其如此,才能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为高估值买单,也才能让过往21轮的投资人们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滴滴的新故事还在继续:滴滴入股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滴滴货运完成15亿美元融资……

新的挑战也在出现,中国开始对平台型经济的反垄断调查,让四年前完成的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案,再次引发了反垄断争议。

这场事关出行的战役远未结束,已经点燃的网约车大战正在悄然进行。随着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时间临近,出行行业又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局。

未来,更加扑朔迷离,谁会笑到最后?

作者丨王贺

编辑丨子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