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想到现在去长乐吃酒席还能领到红包吗答 [复制链接]

1#

“到长乐喝酒!到长乐拿大红包!”

说不清是谁起的头,发了家的长乐人,开始在红白喜事上做文章,大摆宴席,向宾客分钱,攀比斗富愈演愈烈。
  

年,长乐一位老人去世,办桌酒席,席上每位宾客可分元钱,光分钱就要花万;年,一名企业家嫁女,除主婚场外,还有多个分婚场,婚宴摆了多桌,场面相当豪华;年,一名老人的寿宴,办酒席90多桌,并向每位宾客分发元……
  

这些来自长乐的真实故事,在全国媒体、网络上广为流传。

如今的长乐,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网络图片

老人怕过生日怕到得抑郁症

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长乐古槐镇中街村的石忠胜,年移居法国巴黎,从一名洗碗工做起,投资兴业、收获财富。
  

年11月25日,本是他60岁寿诞。按照他的经济条件和村里的风俗,大摆寿宴,给宾客分红包,绝对不能少。村里老少翘首以盼,期待见证这个“大金主”的豪爽。
  

石忠胜却犹豫了。
  

“做寿本是喜事,可村里不少老人却愁眉难展,不敢去敬老院,就怕遇到人会问什么时候做寿,怎么操办。”前日下午,和记者说起自己的感受,石忠胜不无感慨,“老人们担心办不好没面子,可是要办好,至少花几十万,甚至逼得子女举债,一些老人只好躲在家里,隐瞒岁数,有人甚至得了抑郁症,动了轻生念头。所以当时我就想,此风气不刹,老人们如何颐养天年?”

铺张的婚宴陋习,让很多老人不敢去老人活动中心,怕碰到熟人。

企业家寿宴从简分钱陋习一夜刹车

与此同时,长乐市的镇村干部常常入户宣传、谈话,可是人人自知陋习该改,却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
  

“我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发红包。”石忠胜说。他和镇村领导商量,从年底开始策划,在寿宴之前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将要发的红包作为第一笔钱存到基金会。
  

“镇村领导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但和起初担心的一样,来自宗亲、朋友的压力和争议很快就来了。一半亲友赞成,还有另外一半亲友反对。

年1月17日晚,长乐古槐镇中街村南石自然村文化中心,几十张桌子依次排开,喜气爆棚,许多村民满怀好奇心,期待惯例中的压轴“大菜”上桌——分钱。

石忠胜(右)将办寿宴的50万元捐出,成立爱心基金会。

结果,当晚的寿宴只是简单宴请宾客,没有盛大的排场,更没有分钱。晚宴上,石忠胜当场宣布成立“中街爱心基金会”,并把原本要包给来宾的50万元钱全部捐出,用于帮助贫困家庭。
  

石忠胜成了全镇首个办寿宴不分钱的富豪。令他没想到的是,那场特别的寿宴结束后,村里乃至镇里,分钱陋习似乎一夜“刹车”,不再有一家人办酒分钱。

预估万元婚宴只花了10万

和石忠胜一样,长乐市广丰纺织有限公司老总许典楷,也是带头倡导“移风易俗”的企业家之一,深知带头移风易俗的压力。
  

“我们做企业的,吃过很多人的酒席,有很多人情债要还,不多摆几桌,不分钱,讲不过去,会被人骂。”许典楷是金峰镇凤阳村人。金峰的大操大办在长乐都是出了名的,但他说,村里镇里的人其实并不引以为豪,而是深受其害。

他说,酒席上分钱其实是“伪习俗”,近10年才出现。从前家人去世,亲友送葬辛苦,丧主就会买水、买点心,后来演变成送脸盆、桶、锅等,再到后来,觉得买东西麻烦,干脆分钱,你家50元,我家元。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分钱数额也越来越大,渐渐丢失了传统习俗的意义,成了攀比斗富。

说起自己当时不发红包并缩小婚宴规模,企业家许典楷还是有些顾虑的。

“移风易俗,我们企业家也是很赞成的。这在人力、财力、精力上给我们减轻很多负担。”今年4月儿子结婚时,许典楷压缩了酒席规模,办了35桌,只请至亲,而且席间一分钱也不分,整场婚礼只花了10万多元。

许典楷说,若不是响应*府号召,他儿子这场婚礼预计要办80~桌,一人按0元分红包,整个婚礼红包就要花万元。

问到许典楷是否也在宴席上做捐助,他说,“平时都有捐赠,宴席上并没有。”他解释,当时也有考虑捐钱,但村支书制止了。村支书说:“宴席上一个人捐助,别人跟着,容易形成压力,反倒变成了攀比。”他觉得有道理,就在平时捐赠,这样自然而然最好。

婚宴剩下30万元助家乡建净水厂

“婚事新办……婚车不超过5辆,拱门不超过6个,花篮不超过20个,婚宴菜肴不超过22道……”长乐首占镇旧墙如今焕然一新,成为宣传移风易俗“应知应会”内容的宣传栏。
  

前日上午,首占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林麟讲述了镇上第一个带头移风易俗的企业家林金华的故事。
  

“他在儿子的婚礼现场,当场表示不分钱了,从俭办婚事,把节省下的30万元,以儿子的名义捐给村里的自来水改造工程。”林麟介绍,林金华是华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年1月12日,儿子结婚,他本打算每个宾客发元红包。镇村领导提前得知后,特意找到他做工作,而移风易俗也正中了林金华下怀。
  

原来,之前他就了解到建净水厂正需要用钱。于是他和儿子商量决定,借着从俭办婚事,不仅倡导移风易俗,而且把节省下的30万元,捐给村里这项自来水改造工程。
  

在许多乡镇,出现了许多林金华、石忠胜、许典楷这样的企业家楷模。
  

去年10月,金峰镇金峰村行云里自然村,知名的企业家陈金福小儿子结婚,本来起码也要办多桌酒席,而他响应*府号召,将酒宴规模缩减到30桌左右,连表兄弟都没请,还带动身边亲友积极践行移风易俗。
  

去年11月,金峰村知名企业家李景云和李景忠,就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主动缩减为父亲操办丧事的规模,把节省下来的万元资金捐献给金峰村慈善公益基金会,成为全村乃至全镇移风易俗的典范。

去年12月,长乐企业家“领头羊”、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倡议“不讲排场、承担社会责任”,得到长乐企业家的热烈响应。


  

从讲排场到做慈善扭转过程不易


  

大操大办是从富人中开始,这一次的“清风徐来”,也离不开企业家的带头作用。
  

“其实长乐人心里都知道这是陋习,也很反感,但是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捅破这层纸的人,长乐市*府恰恰做了这件事。”许典楷介绍。
  

长乐市委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在移风易俗中,重点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约束企业家。长乐市*府想到,一是由龙头企业带头倡议;二是突出行业自律,市工商联(总商会)向长乐市域内外企业发出倡议,北京、上海、贵阳等23个长乐异地商会向社会做出承诺;三是加大曝光力度,对违反承诺的企业家及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四是将企业家遵守移风易俗情况作为推选人大代表、*协委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这过程中,虽然阻力重重,但企业家、华侨们带头支持,颇有成效。从过去要面子、讲排场,到现在重公益、做慈善,还发出了“让‘长乐面子’变成‘长乐慈善’”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
  

据统计,长乐市从去年9月以来,共引导婚丧事主将原计划分发的红包捐赠公益慈善事业余万元。

福州晚报记者:雷岩平陈丹徐文宇/文张旭阳/摄

新媒体编辑:管慧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许你还想看这些

请珍惜这几天的雷阵雨,因为台风季要来了!

太可怕了!手机这样充电可以偷窥你的相册,操控你的银行账户!

“双冠*”!高考福州文理第一名花落福州一中!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权威!年福建高招各批次切线出炉!理工本一,文史

刚刚,福州中考作文题出炉了!快来看看是什么

福州日报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