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报警报只有头部和新锐的约20家券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扩大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7/5680339.html

1

先看一个有趣的现象

年1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拟以.60亿收购广州证券的%股权。

券商的核心功能是估值,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可说是我国最会估值的机构,它自己收购时对被收购方的估值,应该是合理的。

广州证券在我国一百多家券商中,并非垫底,而是一家行业中等、位于华南、业务结构合理的券商。

大家再对比下二级市场的券商股估值,年2月25日收盘时:

市值过亿的有1家;市值0-亿的有7家;市值-0亿的有7家;市值-亿的有11家;市值-亿的有11家;市值-亿的有2家;市值-亿的有2家。与广州证券排名相近或者排名更靠后的券商,市值普遍都是广州证券估值的两三倍,有何感想?广州证券股东会不会找理由毁约呢?

2

证券公司的本质是什么?

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我不知道,但在我国,放牛塘认为本质很清晰,那就是交易所的代理商。

本该由交易所直接对股民提供服务的,但因股民太多而交易所只有两个,因此以券商为中间商,券商对股民提供服务,交易所对券商提供服务。

券商的基础业务是经纪业务,即代理股民开户、买卖股票,收取佣金。

从经纪业务衍生出了:

信用业务:有的股民想借钱炒股,券商借给他们收取利息收入,即融资融券业务;有的大股东想融资,把股票质押给券商获得借款,即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就是“股权质押爆仓”那玩意;研究业务:研究宏观经济、行业和个股,为投资提供参考;投行业务:利用掌握的投资者资源,承办新发行证券的销售,实质是一种中介业务,又分为股票业务、债券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新三板业务、涉及证券发行的并购业务;自营业务:用自己的钱投资,既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其中“债券投资”很多券商称之为“固定收益部”,又包括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即创投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券商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代为进行证券投资,类似于基金管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利用专业能力对项目端提供并购、融资等服务,如并购咨询业务;投顾业务:为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投顾与研究的核心区别在于,投顾是一对一地提供具体指导,研究是向大众发表自己的看法;中间业务:利用掌握的投资者资源,代理信托、私募等金融产品的发行。3

券商哪些业务快沦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银行存贷业务,有法定利差保证,虽然利率市场化后有所改变,但利差收入依旧可充分保障。信托、租赁、小贷的利差收入,担保的担保费率,以及保险的保费收入,也是比较稳定的。

只有券商,几个核心业务的佣金一降再降,有的业务快沦落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1、经纪业务

券商佣金一降再降,万三已是普遍,万二以下也可以谈,这里面还有部分是代交易所和登记公司收取的费用,真实佣金更低,有的基本接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据说,现在一个手里有几十亿托管资产的经纪人员,月收入不到三千元。

2、部分投行业务

新三板业务一直都属“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业务,收一百多万的挂牌,挂牌审核又越来越严,成本都弥补不了。新三板做市也是,应该没几家券商做市赚钱了的。

债券承销业务快沦陷了,由于白热化竞争,现在发债承销费低得超乎想象,很多国有平台承销费低于千分之五,一单10亿规模债券,能收五百万就不错了,更有甚者,亿规模只收一百万。

股票承销业务,应该这么看待:高风险项目的承销费不低,一单能有三五千万以上,但低风险项目,有的就太夸张了,前段时间刷屏的华夏银行增发亿元,5家券商联席主承销总共只收了41.9万,差旅费都不够。

3、通道型资产管理业务

别看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以前那么大,其实大部分是通道业务,近百家券商都有通道,借谁的,主要看费率,普遍低于千分之一,10亿规模就挣几十万。

4

目前券商的业务结构

截至目前,证券业协会公布我国有家证券公司,扣除独立法人的券商子公司后,我国的券商家数在家左右。

上百家券商中,应该有50家以上严重依赖经纪业务及与之相伴的融资融券业务,其中有很多家还是上市公司。

什么算严重依赖呢,就是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是由这两项业务贡献的,其他业务只是摆设。

说是摆设,真的一点不过分,因为这些券商虽然也基本都是全牌照,但全牌照更多地只是为了提升公司估值,并未真正开展其他业务。

有的是没有开展,有的是以承包经营的模式开展,直到现在,仍可以看到中小投行发布“业务收入全部归团队”的招聘广告,他们为的是做成功一两单项目,以把公司估值推高。

特别提醒就业的,你若去了这些券商的这些部门,可能也会变成“摆设”。

良心的中国证券业协会,每年都会公布一次《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里面有49种指标排名,各项资产、各项收入类别、各核心经营数据都有。

以年的排名为例,除了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其他如资产管理、投行、研究、自营等业务,几乎已被前二十名券商垄断,后面几十名的合计数还不及第一名一家。

本文最开始提到的被中信证券收购的广州证券,业务结构还是不错的,传统的经纪业务收入的占比,年只有18.39%、年只有24.02%、年1-11月只有13.71%,比大多数券商都低。

各家券商的业务机构和业务规模,我就不列表了,可去中国证券业协会查看全面的,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