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产龙头们的融资现状分化渐现破局要看租售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47_0.shtml

红刊财经许玉琴

新房限价、打击地王、收紧地产融资等,都显示出地产调控力度仍维持在一个高点上。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地产行业的分化日益成为常态。尤其是因为前两年加速扩张,房企面对着渐行渐近的还款高峰和大量需要继续投入的项目,以及销售回款速度趋缓、融资成本转升的不利局面。当此之时,企业若保有良好的融资能力,便可享受到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的红利;但若是融资不力,那么资金链断裂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将是一家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笔者曾在8月“龙头地产股已成‘很湿的雪’”一文中提到,年位于前30的龙头房企融资占整个行业比重约66%,到年更上升到约74%。那么,在龙头地产企业扩大融资规模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融资实力又体现出怎样的差异?这对投资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考虑数据可得性及房企本身典型性等因素后,本文以年营业总收入排名居前的30家龙头地产公司(含港股上市房企)为样本,并抽取“千亿俱乐部”公司恒大、绿地、万科、碧桂园、保利等5家“龙头中的龙头”作为典型探究对象,研究它们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性,以期管窥龙头房企在此轮地产行业分化浪潮中可能的走向。

现金流:有人刹车有人抢跑

现金流是房企攻城略地的关键支撑。现金充沛与否,不仅体现了企业本身的经营水平——获取利润的能力,亦体现了其借助外部渠道融得资金的能力。

通过统计30家样本企业的-年每年上半年的现金流状况,发现年上半年15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该项目为负的企业家数自年开始呈现逐年递增。这表明随着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地产企业销售回款等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而在内生业务经营上的扩张带来的支出,短期仍有惯性刹车不及、以致在经营层面入不敷出。从五大典型龙头地产公司来看,万科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几乎一直为正,恒大几乎一直为负,绿地、碧桂园、保利经营性现金流水平介于万科与恒大之间,以正数为主。(见图1、图2)

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所有统计区间内,该数值为负的房企数量均过半,显示在这一轮地产股景气周期之内,龙头企业亦在不遗余力的扩张。譬如恒大在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亿元,是因其多起对外收购扩张所致,年恢复正常。而万科在换帅后,亦一改此前稳健的风格,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亿元,应是不断外延布局所致(如84亿元收购凯德在中国的20个购物中心等)。(见图3)

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看,30家样本企业平均水平从-年均处在上行通道中,年上半年开始掉头下滑,说明监管层对地产融资的系列管控政策已见效。但在五大典型地产龙头中,除绿地之外,其余四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逆市上行,这一方面验证了此前我们提到的融资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调控过程中,地产企业借助外部资金的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有需求亦有能力,所以会出现逆市上行的现象。(见图4)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在经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两项上,与其他四大龙头走向几乎相反,在地产景气度上行之时大加杠杆,而在进入调控周期之际果断调降杠杆刹车求稳,节奏感颇强。

融资成本:有上扬迹象

通过查询年报及Wind等平台上的样本房企的综合资金成本,剔除无法获取数据的企业,我们发现虽然整体看当前地产龙头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处于相对低位,大约在6%左右。但年上半年相较于年,大多数房企综合融资成本已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扬。(见图5、表1)

从五大典型上市房企数据来看,除恒大外,其余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均处于样本房企融资成本平均数下方,也验证了地产行业融资向龙头集中的判断。其中尤以万科最低,历年综合融资成本几乎都不超过5%。(见图6)

结合前面提到的,恒大与万科在近年均有较为激进的融资及投资活动,但恒大平均融资成本近8%,远远高于万科。近年,恒大似也开始重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模式可能蕴藏的风险,提出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模式转型。年、年,通过引入亿元战投等措施,其融资成本的确从9.6%下降到了8%,但仍远远高于其他企业。与恒大高融资成本、高负债率与激进的经营及投资战略相伴生的,是恒大在地产市场上超万科、赶绿地,短短几年时间,坐上中国房企头把交椅,年上半年更是以超亿元的总营收遥遥领先。

另外,我们注意到样本房企中,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大幅高于国有企业,此外,外资性质的香港企业融资成本亦比较低。

融资潜力:央企后劲更足

地产行业融资监管趋严,自年以来,上市房企股权融资冻结,债券融资收紧,非标渠道部分关闭,海外融资这一渠道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成本控制亦越来越不易,唯与长租机制等息息相关的资产证券化等尚有突破之处。债权融资方面,要求地产公司要满足“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的标准,基础范围包括央企、上市房企、排名前的民营非上市企业等,在这一范围内,还需要满足其他财务类、经营行为类指标。中小民营房企融资渠道被严重挤压,龙头房企优势凸显。

但在龙头房企中,央企又更胜一筹。我们统计了样本内30家房企的企业属性与信用评级情况,发现同样的量级,所有央企信用等级均为AAA,而民营企业有小半都是AA+级别。这一点,可以认为是央企天然的优势。

在财务上,央企的优势亦得以体现。如前所述,国有企业融资成本普遍低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也普遍低于民营企业。从这一层面来看,龙头房企后续融资潜力将强于民营企业。譬如中海、招商蛇口等国有企业,在后续融资竞争中更有望胜出。

偿债能力:港企租售并举值得借鉴

我们用企业当期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来衡量其短期偿债能力,从30家龙头房企样本数据来看,整体水平在25-30%之间徘徊;5家典型龙头房企则普遍较低,除绿地控股年高于平均水平之外,其余四家企业一直处于平均线下方。这应该和统计周期正好对应了一轮地产企业扩张周期所致。颇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