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PO搁浅科亚医疗冲击AI医疗第一股 [复制链接]

1#

本报实习记者苏浩记者曹学平北京报道

由于未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聆讯,科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亚医疗”)冲刺港交所之路遭遇变数。

日前,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科亚医疗在披露易的上市状态变更为了“失效”。按照港交所规定,由申请日期起6个月内未获批准、被发回、被拒或已自行撤回的IPO申请,都会被列入“失效”状态。后续若要继续推进上市流程,需重新提交招股书。这意味着,科亚医疗赴港上市抢占AI医疗第一股的愿景也暂被搁浅。

据了解,科亚医疗是国内首个拥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获证产品的医疗器械企业,正因如此,科亚医疗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的主角。获证之初,其融资步伐方才走到A轮,一年过后,这家企业接连完成4轮融资,获得了超8亿元资金。

不过,公司想要将获证产品商业化并非易事。记者梳理招股书发现,科亚医疗目前亏损增速远超同行;年,公司有意兼顾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但大举投入过后对其营收拉动并不明显。为了解原委,《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走访科亚医疗北京总部,公司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总部不负责公司港股上市的事宜,暂不接受采访。

亏损并未缓解

公开资料显示,科亚医疗成立于年1月,是一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而第一张AI影像辅助决策器械三类证便出自于科亚医疗的“深脉分数”。这是一款用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的产品,可借助AI快速评估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有创冠脉造影手术和后续的PCI治疗。

自从年初科亚医疗成功获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后,凭借“深脉分数”一举吹响了公司融资的号角。据统计,科亚医疗成立至今公布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9亿元人民币,其中近八成左右的融资均在年得以实现,投资方包括昆仑万维、IDG资本、国方资本、GGV纪源资本、天士力控股集团、雅惠投资、源码资本、中金公司等一众知名投资公司。但即使是资金密集涌入的情况下,科亚医疗的亏损情况仍未得到缓解。

招股书显示,科亚医疗年、年营收分别为.7万元、70.9万元,医院提供研究服务。相应的年内亏损分别为.5万元、4.87亿元。

对比同行可比企业发现,科亚医疗亏损幅度远超其他同行。据推想医疗招股书显示,年、年,推想医疗年内亏损分别为4.02亿元、5.87亿元,经调整后推想医疗净亏损分别为1.52亿元、1.25亿元;同样作为冲刺港股的AI医疗企业数坤科技,其年、年亏损金额分别为万元、1.29亿元。

而截至目前,除了科亚医疗外,AI医疗科技公司数坤科技、鹰瞳科技、推想医疗等也在推进赴港交所上市计划。年9月22日,港交所披露鹰瞳科技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商业化落地成本高

成型产品的商业化是科亚医疗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科亚医疗开始兼顾产品的研发与成熟产品的销售。

招股书显示,年、年科亚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万元、1.17亿元,研发投入与去年同比增长超过2倍。科亚医疗方面表示,研发和行政支出是导致其报告期内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

进入年,科亚医疗开始大规模扩充销售及研发团队,从人增至余人。其中,65%的增量来自销售团队,35%来自研发团队。行政费用由年的.8万元增至3.39亿元,其中,来自工资福利3.亿元。销售及分销开支大幅增至万元。虽然销售及研发团队得以扩充,但对公司营收拉动并不明显,公司整体营收反而下降了39.25%。

此外,在研产品商业化及产生收益前,科亚医疗必须完成临床开发、监管审查等大量营销工作,因此,公司于招股书中预期在推动产品临床开发及已批准产品商业化方面将继续花费大量资金。

科亚医疗在招股书中坦言称,现有资源不足以令公司完成在研产品的全部开发及商业化计划。因此,需要获得额外融资为运营提供资金。若公司无法获得该等融资,公司或无法完成在研产品的开发及已批准产品的商业化。

在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背景下,AI医疗已成为未来医疗的一种趋势,前景及发展空间不言而喻。但对于AI医疗企业来说,“拿证”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编辑:阎俏如校对:颜京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