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融周期的成因以及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造成 [复制链接]

1#

一、金融周期的成因

金融周期是由于金融系统内各变量自身的变动和变量之间相互作二零零八用而产生的周期性波动。所以,我们在分析其成因的时候应该首先分析单个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接下来再对各金融变量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讨论金融周期形成的原因。在这里,我们选取金融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变量,信贷、货币供给量以及资产价格,对它们加以分析,以此来阐述金融周期的成因。

首先从信贷角度分析。二零零八年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创伤,而这场危机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过度投放次级贷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信贷的发放量的多少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信贷的收缩和扩张方面,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当宏观经济处在繁荣时期,企业会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持有乐观的预期,那么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原则,企业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同时商业银行出于对利益的追逐,也会提高贷款发放规模,最终会导致市场整体的贷款数量大幅提高。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会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时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出于对违约风险的担心,会提升贷款利率,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开始萎缩,引起信贷的周期性波动。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摩擦,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往往不同于内部融资成本,两者之间的差异会促使信贷加速变动,从而奠定了金融周期形成的基础。然后从货币供给量角度分析。中央银行如果要调控宏观经济的波动趋势,往往采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来对货币供给水平进行调节,以此影响经济趋势。

另外,股票价格会经过资产负债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以造成影响,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带来投资者手中总财富水平的提高,进而投资者会提升其消费需求,最后使得市场总需求增加,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故资产价格变动同样是金融周期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经过这一效应,无论是金融市场内部的冲击还是造成金融市场震荡的某种外部冲击,都会被显著放大至实体经济,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波动。总的来说,金融周期一般经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影响实体经济。

(一)源自外生冲击:资产负债表机制

资产负债表机制又称为“广义信贷约束机制”,是指外生冲击会由于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行为的彼此作用而被加倍放大,最终造成实体经济大幅波动的一般机制。其与银行信贷约束机制的相同点在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两者的来源;

而不同点是,银行信贷约束渠道立足于银行部门来研究金融冲击的影响,这里的金融冲击集中于货币冲击;而资产负债表机制的出发点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企业的角度来讨论实体经济受金融冲击的影响,这时的金融冲击就不只局限于货币冲击了,而是包括了资本市场冲击等一系列对企业资产负债水平产生影响的冲击。所以,资产负债表机制具有更广泛的作用范围。

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一个是资金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往来周转,另一个则是依靠金融市场来获得资金。一般来讲,相对于内部融资方式,外部融资具有更高的融资成本。这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第一,企业要想在外部获取资金,首先要找到资金提供方从而需要搜寻成本,其次还要与资金供给方就利息讨价还价,从而还需要交易成本等。显然外部融资成本更多。

第二,借贷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具有一定道德风险,所以资金供给方为了防范风险会产生监督成本附加于企业身上。

第三,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代理成本直接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其外部融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负债表情况,资产负债水平越良好,资金流动性越强,外部融资成本也就越少。

如果金融市场受到了不良冲击,这时企业收益会下降,成本提高,净资产减少,从而财务杠杆提高,从而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和融资条件恶化,很难从外部获得融资,即使得到融资也需要付出大量成本。这样一来,企业开始缩减投资和产出水平,金融周期陷入衰退。

总结来说,资产负债表机制就是金融市场的负向冲击会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生产计划,最终传导至实体经济引起周期性波动。同时金融周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当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强,资产负债水平良好,这时即使出现消极的外部冲击,由于外部融资成本增加有一定限制,金融加速器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经济衰退时,市场整体萎靡,资金周转困难,资产价格跌落,这时出现负向冲击将会恶化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净值萎缩,外部融资成本大幅增加,进而企业削减投资产出水平,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衰退加深。如果公司外部融资依赖性强,冲击将被这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资产负债表渠道除了资产净值变动这一路径外,还包括企业的债务名义价值的变化的途径。

(二)源自内生冲击:银行信贷与股票市场传导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只考虑外生信贷约束的广义金融加速器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者的研究内容。学者们尝试对外生冲击进行拓展,将冲击范围扩大至金融部门内部,以此对金融系统内部运作情况以及金融市场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除此之外,为了说明金融市场的冲击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学者们还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创新地引入了银行部门,研究银行部门自身的顺周期性以及金融加速器效用。融资企业要想获取资金,那么银行贷款是其主要途径之一。

银行部门在金融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其通过将资金富裕方的存款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即将储蓄转换成投资这一操作对社会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银行部门的这一功能是引起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其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在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是众多企业获取融资的途径。

这样一来,一旦银行体系遇到挤兑事件等冲击的挑战时,银行的融资作用便会被削弱,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量减少,市场中资金周转速度放缓,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最后这种冲击传导至实体经济,造成周期性的波动。这种通过银行中介传导冲击从而造成实体经济显著波动的渠道称为“银行信贷渠道”。

除此之外,信贷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其余金融资产的利率造成影响,整个金融市场趋于繁荣,故而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向上发展。而当银行超额准备金降低,这种负向冲击将导致银行交易账户资金的减少和名义利率的提高,这会使得投资支出萎缩,最终压缩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

资产组合渠道指的是,当银行面对金融冲击时,银行会改变其资产组合模式,即变动贷款投向、重置资产组合,市场中的经济个体在应对这些不同的资产组合时会实行相应的不同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使之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也就是说,当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的资金支出扩大,投资需求增强,具有顺周期性,而经济形势走低时,企业自然会缩减开支,降低投资水平。

但是在通过银行信贷进行融资方面则是相反的情况。如果经济形势乐观,企业会减少银行贷款,更多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资金,因为这样一来降低了自己的融资成本。而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资本市场也会走向低迷,企业很难再从其中获得大量资金,所以便全转向银行贷款。那么使得银行贷款的占比在经济萧条时更为提高,金融冲击在此时也更容易将波动扩散至实体经济。

在这种信贷约束机制中,注重银行部门作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作用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经济状况衰退时,由于在银行部门与融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为了避免自身风险,在放贷时会更加谨慎,这将加大负向冲击的影响。

一旦这种负向冲击破坏了资本市场原有的稳定,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其直接融资途径受到了限制,故提高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对于银行部门来说,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弥补资金的途径也被破坏,为了保护自身不发生流动性风险,银行会缩小贷款发放规模,提高信贷的实际收益率,信贷合同的规定更为严格,投放贷款更趋谨慎。

随着贷款规模缩小和成本的上升,企业贷款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性变差,资金周转困难,投资逐步缩减,实体经济也开始逐渐萎缩。总而言之,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通过银行信贷约束这一途径,金融冲击会成倍传导至宏观经济,带来经济周期的波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