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经的五音疗法与心脏康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心脏二尖瓣病变的主要类型

在心脏瓣膜病人当中,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还是二尖瓣的狭窄、关闭不全及脱垂这么3种。

二尖瓣狭窄。会带来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中年、其中2/3为女性。“二尖瓣面容”,几乎已经成为严重二尖瓣狭窄心排血量减低患者的标志了,主要表现就是两颧发红,双唇发绀。

二尖瓣关闭不全。它的无症状期比二尖瓣狭窄长,急性肺水肿也比二尖瓣狭窄少见,而由于心排血量减少所致的疲倦、乏力则表现较突出。

二尖瓣脱垂。这个发病率也比较高,许多心脏病都能见到二尖瓣脱垂,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等)及预激综合征等。

对二尖瓣病变,并且长期心力衰竭,特别是伴随房颤的患者,可采用西药抗凝治疗,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对换了人工瓣膜的也可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一旦出现房颤的,应尽早使用中医药的方法来治疗。

首先,中药里也有许多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和处方,比如丹参、川芎、赤芍、生地等等,它们的活血补血作用是相当强的;还有一些著名的方剂,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和机体反应进行修复和改善,比如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调节心脏血管的通畅度,血府逐瘀汤调节心胸部位的瘀阻,炙甘草汤解决心律失常。

丹参首载于《本经》,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生用或酒炒用。生用,能够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酒炒,可缓和寒凉之性,并长于活血。现在最广泛的药用价值在于心脑血管的保养,所以丹参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有好处。

用治瘀血阻滞之冠心病、心绞痛,可与砂仁、檀香等同用,如丹参饮;用治瘀血内停,日久渐积之肝脾肿大,可与三棱、莪术等同用;用治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常与忍冬藤、秦艽等同用;用于血滞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等,可单用本品研末酒调服,即丹参散,还可与益母草、当归、川芎等同用,以增强活血调经作用。

川芎又叫芎?,这个药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叶子很像芹菜,川芎的叶子更细一些。川芎人药的部位是根,根的形状不规则,坚硬,味道有点辣又微微甘甜。

川芎是血中的气药,也是血中的风药。如果血分有郁的话要用川芎来解。川芎是升浮之药,可以升清气,发散头上湿气,各种谷样的头痛都可以用川芎来把药带到头上。所以,头痛必用川芎,再根据头痛的类型加上不同的引经药。

川芎容易往上走窜,所以,虚火上炎类的病,就不要用它了。川芎耗散,会进一步伤阴,进一步把虚火往上带。还有呕吐、咳嗽也要慎用川芎,呕吐是肝胃之气上逆,再用往上升的药,恐加剧。高血压是血随气上,气血并走于上,如果还用川芎往上带,血压就可能越来越高。汗多也要慎用川芎,血证也要慎用,用川芎动了血,血可能会出得更厉害。

其次,中医讲究辨证辨体施治,对于二尖瓣的病变,我们要辨明患者的体质类型,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证型,用药用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辨证辨体的前提下,同样是二尖瓣病变,但病人所用的处方往往是不同的。

比如阳虚体质的常见表现:(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这时候,对于阳虚体质卫阳不足的人,有的主要表现就是怕风,一吹风就头痛,全身关节怕冷得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吃玉屏风散,可以益气固表。中焦虚寒者,主要表现在脾胃阳虚上,出现肚子怕冷,一吃凉的就腹泻、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吃理中丸。理中丸除了温中祛寒外,还可以补气健脾。

又比如湿热体质的常见表现:(主项)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副项)面色暗*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不干,小便不多或微混,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这时候,苦寒的药容易伤及脾阳,阻碍脾运化水湿,这样反而会加重湿的情况。所以虽说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但湿热体质不可蛮用寒凉,否则伤脾助湿,血凝留止。我们在调整体质的用药过程中,在清泄之中佐以辛温之品,目的在于温脾行气,脾温则流通,气行血行,而无留滞之弊。

再就是,我们所采用的中药剂型,是很有讲究的,非常适用于心脏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吸收,能激活病人的心肌细胞活力,激活心脏的自我疗能,也就是自愈能力,在药物渗透式的作用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调治效果!这种情况往往能从一定疗程后的心脏彩超对比结果上明显看出来。

72岁的“老心脏病患者”牛先生在使用中医古方4个月后,经过心脏彩超检查,他的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和返流竟然真的消失了!终于可以开始减少心脏病西药的服用量了。他除了心脏病,还有好几种别的病。医生建议他先把一种激素停掉。

他十分高兴,正中下怀。停掉这种激素,继续服用心脏瓣膜病中医古方,10天后,奇迹逐渐出现了!先是原来偏高一些的血压越来越低,很快就低于标准值,于是他减掉半片络活喜。过了半个月,血压仍往下走,他干脆把半片络活喜撤掉,血压从此就不高不低,达到了标准值!

接着让他惊喜的是血糖,停掉激素后60天,注射同样剂量的胰岛素,餐后血糖也逐渐走低!几天前他晚餐前需要注射短效胰岛素12个单位和中长效胰岛素10个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才会在11mmol/L以下,如今竟然低至5.1mmol/L!他连忙减胰岛素,把晚餐前的短效胰岛素减至8个单位和中长效胰岛素8个单位。从此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把胰岛素剂量减一次,这让他看到了摆脱胰岛素的希望。

除了血压和血糖,广慈中医的中医古方还让他接二连三地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比如:白头发有点变灰变黑了;脸面开始有点光滑了;眼睛不再干涩了,视物也清晰了很多;睡眠变得越来越好,半夜醒来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凌晨四五点就彻底醒来再也不能入睡的现象也消失了;体重略有增加,腿脚更有劲了;最让他高兴的是牙齿不再松动,不再有酥软感,不再经不起凉水刺激;还有,从此不再发生夜里睡眠中小腿肌肉抽筋了!

形势一片大好,牛老先生便想:原来一切的不适,皆源自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真是没错!如果我继续把胺碘酮的剂量再减少一点,可能还会更好,成本节省了,人也会更舒服。果然不久,他在完全撤掉络活喜和胰岛素的情况下,血压和血糖也完全正常了。他终于把电子血压计、胰岛素注射笔束之高阁了。现在牛老先生几乎见熟人就说:“中医真的太好了,能让心脏病人减药、停药。减药不就等于发大财吗?而且还能改善生活质量!”

健康小问题,身体亚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2#
娃睡觉磨牙张嘴打呼睁眼helli http://www.dahandezhiliao.com/rhzdh/6264.html
作者:许继宗来源:医学网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朋友总是觉得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的感觉,可能还没有形成疾病,但是却明显不适。比如感觉疲倦、乏力、头晕、失眠、颈肩部疼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等。或者已经形成了慢性疾病,服用药物却解决不了所有的症状。有没有一种绿色的、简便的、没有副作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有,那就是音乐治疗,或者说音乐养生。
  音乐治疗(养生)作为一门集艺术、心理学、医学、物理学于一身的交叉学科,虽未形成真正成熟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却日渐走向兴盛。“音乐治疗”诞生于二战时期,年才传入中国,国外的研究水平远高于国内,国际上认为中国没有独立的音乐治疗理论体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从《说苑》记载的我国年前原始部落医师苗父用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到多年前《*帝内经》记载了完善的五音疗病体系,中国的音乐治疗已有至少五千年历史,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系统流传下来。因此,复原《*帝内经》失传的五音疗病体系,恢复基于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音乐治疗理论,这是每个炎*子孙尤其是中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献记载,开始了追寻这遗失千年的生命之歌的旅程。中国音乐治疗的源流
  远古时期,十万年前中国山西即有石埙出现(图1),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石埙放松健康身心。土生万物,通八方,通天通地——加上下为十方,都可以贯通。考古学家已经印证“原始先人吹埙、群民围构火而听”的传说,可知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的历史传说,应不虚假。依实证,古埙、竽音、葫芦笙等土音,可以入脾胃,对脾胃有极佳的理疗养生功能。图1石埙贾湖骨笛(图2)出土于距今年~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贾湖骨笛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图2贾湖骨笛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有一位名叫苗父的医生,他以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席地而坐的患者来治病的,愈人很多。如《说苑》中记载:“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说明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很好。三皇五帝时期,圣人试竹苇立五音定十二律(六侣六律)对应疏理人体十二经脉(六阴经、六阳经);大禹治水时期,大禹首创《禹步歌》医救万民瘟疫。说明到这个时期,音乐治疗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帝研五音应五脏理论,以五音疗疾,其传承后人把部分内容撰写中医经典《*帝内经》中,时间大致在年前。*帝内经,其中共有11篇15段经文讲述了音律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不包括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中,用音律学名词命名时序的部分),为音乐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北方生寒……在色为黑,在音为羽”。这段经文讲述了五方、五藏、五音的对应关系。《素问?五常*大论》:“委和之纪……其脏肝……其声角商……涸流之纪……其脏肾……其声羽宫……”这段经文实际讲述了五行不足情况下,五音调理五藏的方法,如角商两音调理肝脏不足。《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云:“伯高答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这段经文讲了五音对应五藏,六律对应六腑,音律对应脏腑经络的原理是天人合一。《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按照二十五音的音律名词命名分类阴阳二十五类人,更是说明了音律与人体的密切关联。《乐经》是《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史记?乐书》论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说明先秦时期,音乐可以条畅人们的情志,规范人们的道德修养,以利于社会稳定。度量衡的混乱导致中国音乐治疗发展的断层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但是这种显著的治疗效果,近见于先秦、《*帝内经》形成之前的阶段,之后逐渐失传。后世仅见零星的传说记载,唐代孙思邈创立六字诀以声波共振养生,而至宋代以后连记载都没有了。究其失传的原因,笔者认为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自制度量衡,音乐标准混乱有关。为什么说度量衡对音乐很重要?这涉及到标准音的问题。如西方音乐以Hz的音作为A音,并用Hz的音叉来给各种乐器调音。而中国古代,是以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来记录这种标准音的,称为“*钟律管”(图3)。如蔡邕《月令章句》说:“*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渐短),唯大小无增减。”这种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演奏出的音即是标准音。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各国均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于是就出现了标准音的混乱,最终导致“礼崩乐坏”,音乐治疗的体系也就逐渐失传了,出现了断层。图3玉制律管《*帝内经》中记载的只是理论部分,尚有很多遗失。根据音乐的定义重新去寻找标准音古代的音乐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其可以用于各种乐器的弹奏,但因为地域发音的不同也会产生一些细小的差异,而鉴定它们的标准是有难度的。如何去寻找遗失的标准音,是恢复中国传统音乐治疗体系的关键。《史记?乐书》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这段论述不仅给出了音乐的定义——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且给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作用。上述文字中“动荡血脉”四个字尤为关键。现代音乐给我们的感觉,仅仅能够调节心情、情绪,减轻压力,或者振奋精神,总之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有关,却无法“动荡血脉”,也就没有治疗的效果。中医讲“心主神明”,是指心脏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在后天八卦图中,心处于离卦,在最上面,如下图:心属火,火性炎上,说明我们目前的音乐标准偏高了,容易入于“火”位,不再能够、或者较少影响其他经络脏腑。如果我们能够把标准音降低一些,应该能够重新达到“动荡血脉”、调理疾病的效果。动荡血脉的原理在于:天人合一音乐为什么能够“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有关。在古代,主管音乐的“律法”和主管天文的“历法”是密切相关的,放在一起去研究的。《后汉书?律历志》载“葭灰占律”之法(图4),在一密闭性能良好、温度与湿度变化不大的屋子里,按一定方位排列十二个木案,案面做成内卑外高的倾斜状,将十二律的律管依序排列在桌上,并在长短不一的各管内覆填以葭莩(即芦苇衣膜)烧制而成的灰,当各月所属中气到来时,将引发地气上升,而此气可使相应律管中所置的葭灰扬起。这说明每个节气到来时,天地之间会有不同的频率波动,诱发对应的律管共振,使葭灰飞出。同时,这种天地间的频率千万年来不断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动荡着经络的气血,逐渐形成了音乐声波频率“动荡血脉”的规律。《道德经》里讲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这一规律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动荡“脾、肺、肝、心、肾”经络气血的频率,那么这些频率就是“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标准音。这里的五音相当于天地之间的共振频率,经络相当于律管,经络里的气血相当于律管中的草木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