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顾东城街道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愈 http://m.39.net/pf/bdfyy/

前情提要


  12月12日下午,东城街道卫生健康局组织街道各机关单位、部门职工干部,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等约人,在东城街道办事处一楼大会议室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会议回顾


  本医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支救护团队前来授课。医护人员采取理论讲解、现场模拟演示、实践操作等形式,分别就心脏骤停、溺水、气管异物梗塞等各类突发情况表现、救治原则和心肺复苏术的适用情况进行介绍,并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的现场讲解与演示。


  培训中,生动鲜活的案例和简单易懂的知识讲解,使大家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培训气氛热烈。在心肺复苏实践操作环节,培训人员更是踊跃上台参与学习体验,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认真领悟操作要点及规范动作。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伟红

上台演示

培训人员上台参与学习体验

培训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全体培训人员不仅初步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要领和充分认识应急救护的重要性,而且切实发挥机关带头作用,在全街道范围内营造了积极、主动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动健康东城建设。

应急救护知识听得多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

小伙伴们真的会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更多的应急救护

和关于“猝死”的常识!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居全球之首。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医院就已丧失性命,而且猝死不再只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猝死人群与日俱增。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

别慌,小编为您奉上防猝死宝典!

猝死这个词,你必须懂

1、我国每年有50万人因心脏原因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症,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打呼噜: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8.抽烟喝酒:抽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抽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猝死前的11大征兆,千万要留意!

猝死前,身体会先发出一些信号

如果能及时认识到这些发病信号

及早处理,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

必须学会的急救措施

遇到紧急情况,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抢救

很多人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离自己而去

所以掌握好五步心肺复苏法

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有必要

猝死是可以预防的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常做这5个动作可预防猝死:

1

坚持锻炼


  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让心血管更年轻。也可以避免肥胖,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

2

吃得更营养


  把垃圾食品扔出你的食物列表,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两餐之间吃点高营养的坚果、水果或酸奶,把身体喂饱了,精气神自然更好。

3

多出去走走


  闷在室内久坐不利于健康,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让心情更压抑更焦虑。不如抽空参与社交活动,或出去走走,与大自然亲近,每天行走一万步促健康,多晒晒太阳能促进钙吸收,多看看绿色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4

凡事慢一点


  做事有规划,把必做的事安排在工作时间的8小时内,按轻重缓急有节奏地完成,避免急急忙忙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工作之余的时间,为自己培养一至两项兴趣爱好,凡事慢一点,学会享受生活。

5

保证睡眠时间


  充足睡眠是对身体健康最好的保护,不要熬夜,尽量做到23点前睡觉,最大限度地确保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午休时间不论身在室内室外,闭目养神或小憩20分钟都是必要的。

希望大家

真的可以重视身体健康

别再仗着年轻

消耗生命了!

部分来源:人卫健康、医学生、基层医师公社、科普中国、人民网健康、清远应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