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负责人
■彭兴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执笔人
■周莉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韩梦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研究员
摘要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自3月份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纷纷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同时扩大资产购买的规模,央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主要经济体债券收益率整体趋于下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央行实施总体稳健的货币政策,多种货币政策操作相结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利率逐步下行,我国经济在下半年实现稳步复苏,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下后上,整体呈V型走势。
■在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量大幅增加的带动下,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净融资也突破前期高点,市场存量首超百万亿元达到.31万亿元。年债券市场新增违约情况整体较年稍有好转,但是由破产重整导致的违约快速增加、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升、新增违约主体评级中枢加速上移等现象不容忽视,债券市场风险仍需警惕。在疫情防控积极高效、经济前景持续向好、国内外利差相对较高、汇率总体保持稳定、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不断完善等诸多优势的驱动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境外投资者加大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持有规模。
■展望,疫情发展仍将主导全球经济走势,预计全球经济将在年上半年实现弱复苏,下半年或将伴随疫苗的大规模使用而出现真正复苏。全球主要央行料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各经济体债券收益率总体将出现上行。我国经济在持续复苏的同时也面临较多挑战,央行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取向不变,并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国内债券收益率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债券发行不排除出现小幅回落的可能,债券市场新增违约预计将出现增加。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加,境外投资者也会继续增持我国债券。
目录
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利率走势
(一)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及利率
(二)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及利率走势
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债券市场发行、存量及交易
(二)债券市场违约分析
(三)债券市场法制建设
(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三、展望
报告正文
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利率走势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及利率
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实施超低利率政策。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全球央行迅速而有力地做出反应,主要国家或地区央行开始实施或维持基准利率在0附近的超低水平。年3月,美联储两次紧急操作,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降低个基点至0%~0.25%;英格兰银行两次紧急出台刺激措施,将基准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0.1%;欧央行在疫情前的主要再融资利率为0%,日本央行在疫情前的基准利率为-0.1%,疫情发生后,两者均维持之前的超低利率水平。之后,随着全球疫情的反复以及新增确诊人数的快速增长,主要央行维持超低利率不变。
图1全球主要央行基准利率
数据来源:各国央行,Wind。
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除了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各主要央行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购买。美联储3月先是启动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而后取消额度限制变为“无限量QE”,并且还建立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CPFF),6月以来维持每月购买至少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欧央行3月宣布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6月扩大至1.35万亿欧元,12月再次扩大至1.85万亿欧元;日本央行也在3月扩大资产购买计划,并于4月决定实施包括无限量购买国债在内的进一步宽松政策;英格兰银行在3月增加购买国债、公司债共亿英镑,6月、11月分别增加购买国债亿英镑、0亿英镑,年底维持购买国债、公司债的存量规模达亿英镑。在此影响下,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规模在年极速扩张,与年末相比,年四大央行资产规模平均增加了50%左右。
图2全球主要央行资产规模(年初=)
数据来源:各国央行,Wind。
不同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整体趋于下降。年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也受到较大冲击。随着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主要经济体政策利率纷纷下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不同经济体债券市场收益率表现略有分化。由于美国国债资产相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加安全,3月份,在疫情冲击、美元回流、原油暴跌等背景下,美国国债资产得到全球投资者追逐,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而巴西、俄罗斯的国债遭到抛售,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之后,各经济体债券市场收益率走势与本地区疫情防控、经济增长形势的关系更为密切。整体来看,年主要经济体债券市场收益率走势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难以改变下行趋势。与年末相比,年末,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英国、欧元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99BP、64BP、43BP,日本则小幅上行5BP;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俄罗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66BP、32BP,中国、巴西分别小幅上行1BP、14BP。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及利率走势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新增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季度,在我国疫情防控总体较好、经济持续复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渐回常态化。总体来看,央行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三农、中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表1央行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内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为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央行下调发挥短期市场利率中枢作用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作为利率走廊上下限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此外还不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3月下旬至5月下旬,受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低利率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以DR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利率略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后随着央行放缓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叠加债券市场供给规模加大,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附近。11月至12月,受永煤控股、华晨集团等高等级国企信用风险事件的影响,DR出现上行,随之央行释放流动性进行对冲,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年其他时间,货币市场利率均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附近小幅波动。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引导贷款利率逐步下行。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由报价行根据自身对最优质客户实际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改革以来,隐性贷款利率下限被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逆回购利率→MLF→LPR→贷款利率”引导贷款利率逐步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年,7天逆回购利率在年末下降至2.20%,与年同期相比下降30BP;1年期MLF在年末下降至2.95%,与年同期相比下行30BP;1年期LPR在年末下降至3.85%,与年同期相比下行30BP;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三季度末下降至5.12%,与年同期相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一年多的实践表明,LPR改革促进了金融结构优化,畅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运行。
债券收益率先下后上,整体呈V型走势。年1至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内外市场利率纷纷下降,叠加市场避险情绪增加,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进入5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内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同时市场出现资金空转套利现象,银保监会加强监管,我国货币政策也开始边际收紧,债券市场收益率随市场利率转向上升。6至11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债券供给继续增加等背景下,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上行。其中,11月高等级国企违约事件引发市场流动性紧张,债券收益率上行。进入12月,为缓解信用风险事件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宽松,同时国外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下降。
图3国债收益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债估值中心。
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债券市场发行、存量及交易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债券市场发行再创新高。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正常运转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为对冲疫情冲击、加快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债券发行规模出现较快增长。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达7.12万亿元(含1万亿元特别国债),比年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0.9%;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6.44万亿元,比年增加2.08万亿元,同比增长47.7%。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发行规模的大幅增加,引起年债券市场发行总量首次跨越50万亿元,达到56.90万亿元的历史新水平。
图4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及结构
数据来源:Wind。
净融资突破前期高点,市场存量继续扩张,现券交易规模增加。年,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量大幅增加,引起债券发行速度加快增长,而由于到期偿还量要相对滞后,带动净融资规模突破前期高点,达到17.31万亿元的新高度。在债券发行提速增量带动净融资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引起债券存量规模的增长。截至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突破百万亿元,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年债券现券交易规模.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并且现券交易在债券交易规模中的占比已连续三年上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明显提升。
债券市场违约分析
新增债券违约金额略有下降。年第四季度,我国债券市场新增违约金额.37亿元。其中,华晨集团、中信国安、永煤控股为前三大违约企业,三者合计新增违约金额占四季度的62%。加上前三季度.26亿元新增债券违约金额,年共新增.63亿元债券违约金额,与年的.21亿元相比稍有下降。年的新增违约金额,主要是由北大方正、华晨集团、中信国安、泰禾集团、东旭集团、康美实业等企业的债券违约导致的,违约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行业整体下行影响,也与企业自身债务规模庞大、资金周转困难、债务集中到付有关。
图5债券市场新增违约金额
数据来源:Wind,作者整理。
虽然年债券市场新增违约情况稍有好转,但违约仍处于历史高位。此外,分结构来看,一些违约趋势不容忽视:
第一,由破产重整导致的违约快速增加。至年,由破产重整因素导致债券违约的现象较少,但是近两年,因发行人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申请,导致存量债券立即到期并造成违约的债券明显增加。年因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导致的债券违约金额为.09亿元,占当年新增债券违约金额的24%。年,因破产重整导致违约的债券共53只,涉及7家企业,债券违约金额.21亿元,占新增债券违约金额的比重达到43%,比年高出19个百分点。
第二,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有所提升。、年,受周期性因素影响,钢铁、煤炭等行业的部分国有企业经历了一轮违约。年以来,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市场整体融资环境趋紧,由于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较国有企业存在诸多天然劣势,导致在至年出现民营企业违约潮,民营企业的违约金额占比均超过当年的3/4。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违约虽然占比较少,但是违约金额却在逐年增加。进入年,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新增违约金额.02亿元,超过之前年份国企违约总和,并占所有企业新增债券违约金额的51%。
第三,新增违约主体评级中枢加速上移。自年3月“11超日债”打破债券市场刚兑,之后4年我国债券市场没有出现过AAA级最高等级的发债主体违约事件。年5月,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级的“17沪华信SCP”发生违约,此后,债券违约开始向高等级债券蔓延,并在近两年加速扩散。至年,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级的债券违约金额由.15亿元快速增加至.89亿元,占比也由14%提高到47%。如果加上AA+级债券,年的债券违约金额中有82%发生在高等级发债主体中。
分季度来看,债市违约风险仍需警惕。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反复,使我国经济遭受较大挑战,不过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国GDP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债券市场违约情况较年也略有改善,新增违约金额有所下降。但是,从季度违约数据来看,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仍然需要引起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