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基石资本在海南三亚召开了年LP年会,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发表了主题演讲。张维的发言一贯坦率直接,对行业乱象常有尖锐的批评。不久前张维指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没有一家值得投资”,引起了汽车圈一阵争论。
在这次演讲中,张维通报了基石资本的退出成绩,基石资本目前已经投资约家企业,项目退出比例42.3%,已经退出的部分,回报比达到了5.4倍。张维也分享了对目前资本市场的看法,认为A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
张维谈到了基石资本的两大投资重点,一是对有原创性技术的企业持续、多轮投资,其中代表性的项目有柔宇和商汤;另外是对有很高安全边际的企业下重仓,代表性的项目如迈瑞医疗。张维讲了一个故事,迈瑞创始人徐航曾问他,投资迈瑞能赚多少?张维答三年一倍。迈瑞上市前融资的估值亿元,很多人质疑是否值这么多,而现在回报的迈瑞医疗的市值亿元,回报超过了2倍,预测早已实现。
此外,张维继续抨击了一二级市场的诸多乱象,例如4月底以来愈演愈烈的商誉暴雷潮,张维认为这是“资本市场的耻辱”。张维也毫不留情的指出,很多独角兽实际上是“猪鼻子上插根葱——装的”。
以下为张维发言实录,经投中网节选:
巨额商誉减持是资本市场的耻辱
我们首先看看企业的发展,去年有多家上市公司踩踏并购业绩承诺陷阱,中国好多企业用这种方式乱收购、乱投资、乱重组、高杠杆收购。这其中的上市公司占比很大。数据显示,我们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新增了1.1万亿的商誉,这些商誉是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带来的。应该讲商誉是兼并收购不可避免的,所不同的是,中国企业的思路,充满了市值管理或者是推高股价做高市值的冲动,而且往往是冲动的跨界收购,跨界收购即使是在成熟的国家成功率也不到30%。
急匆匆的想推高市值,融资,然后再投入资金,再收购兼并,再融资,再推高市值,一切都想得很完美,但是,这个循环很容易被打破,一旦市场掉头向下,形势就逆转了。我认为,过高的商誉是资本市场的估值悬河。年的财报有多亿的商誉减值,它们会在今年4月份的最后一周披露年报,一次性洗一个大澡。一些企业一口气亏几十亿,好多企业商誉计提的金额比市值还大。有的甚至第三季度的时候预测还盈利,第四季度就来个巨额亏损。我写过一篇文章,《过去一周是A股市场的“耻辱周”》,上市公司集中搞巨额商誉减持是资本市场的耻辱,这些公司希望大家把它们忘了,但我们作为机构投资人不能忘,因为这是一个不良记录。
那么如何跨越上市公司的忽悠式重组,忽悠式并购的雷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深呼吸,放平自己的心态,别想着急匆匆的推高市值。
回到我们的投资上,我们几乎没有投资所谓的区块链、P2P、共享经济,以及依赖于烧钱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我们认为这些公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我们不投资这类企业。
我经常说,我们不投资的企业不代表它不会成功,比如说你筹集10亿的资金,从海底捞挖一批高管来,复制一个海底捞,给海底捞赋予更多的互联网基因,我不能说这不会成功,但是这种烧钱的方式是很难持续的。海底捞是从一家火锅店开始做起的,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等的积累需要时间,并不是说拿钱就可以堆一个海底捞出来。当然这不代表它完全没有投资价值,只不过不是基石资本的菜。对于很多独角兽企业,我们是保持警惕的,如果真正的是一匹英俊的骏马我们也佩服,但是大部分的独角兽都是在“猪鼻子上插一根蒜”,装出来的,不少独角兽是带有伪高科技性质的企业。
所以,在中国投资来讲的话,坑是挺多的,为什么这个坑越来越多,因为这个时代越来越亢奋,钱越来越多。因为随着政策的放松,很多钱都冲到股权投资市场,很多企业得到不匹配它的资金。
前段时间,我有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为什么我提出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核心是什么,它要烧亿烧10年才能看到结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不拥有这个环节的核心技术,你面临竞争的是传统汽车企业,造车产业是一个巨烧钱的产业。
谈到情怀,如果真正要讲的话,应该是20年前投吉利的李书福,李书福认为所谓汽车不就是“一个沙发+四个轮子”吗,然后他把它干成了。10几年前,甚至现在或者是五六年前投资特斯拉也是情怀,在别人看不到曙光的时候,你看到了它的原创价值带来的巨大意义。虽然特斯拉干了17年没有赚钱,没有实现盈利,但美国资本是高度认可它的,这是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充分尊重从0到1。如果中国冒出四五百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从1到2的模仿,我们是很难从内心佩服,未来市场需要你有大规模的营收来支持。
这个产业是非常需要积累的产业。我经常举个例子,大众汽车年由于在污染排放上造假,被美国一个工程师发现了,最后美国罚款它亿美元,丝毫没有影响大众汽车的品牌和它的销售,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验证。所以,我觉得就造车新势力这个产业来讲,并不值得我们花大量的资金投资。
可怕的不是宏观经济,而是跟风投资
很多机构对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进行预测,但我认为预测的意义并不大。去年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