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在深圳签署了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意向融资合作协议。
当天,澎湃新闻记者从贝特瑞处获悉,该扩建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期投资额度为20亿元。国开行深圳分行拟为一期项目提供18亿元资金。
同时,记者也从国开行深圳分行方面了解到,目前正式的投融资方案未最终确定,具体财务指标需要以后续评审阶段的测评为准。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8月,隶属上市企业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11月于北交所上市。据公司介绍,公司以锂离子电池用正、负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为核心产品。公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新能源、SKon、三星SDI等。
今年4月8日,贝特瑞在深圳正式启动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建设项目。据贝特瑞公司介绍,项目位于深圳光明区贝特瑞产业园地块,拟分期建设,预计于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1.5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年前实现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全面达产。在项目50亿元的总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约为35亿元,流动资金约为15亿元。
据了解,贝特瑞从年开始进行硅基负极材料的技术研发,技术路线包括了硅氧负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两种,目前已实现第三代硅基负极材料的量产,第四代产品的量产暂未公告。
目前,贝特瑞拥有硅基负极材料产能为吨,而正在建设的负极材料项目也包括了这硅碳材料和硅氧材料两种路线类型。
贝特瑞方面称,贝特瑞的硅基负极材料现已供货中日韩头部电池企业,但暂不包括宁德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贝特瑞的项目融资属于国务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一部分。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今年8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6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后,2个月内,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亿元。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由地方政府向国家发改委申报项目,国家发改委审核筛选后,将项目推荐给国开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银行自主决策是否给予支持。
从“碳”向“硅”,锂离子负极材料大升级
据了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基材料和非碳基材料。
其中,碳基材料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相碳微球、软碳负极、硬碳负极等。非碳基材料主要分为硅基及其复合材料、氮化物负极、锡基材料、钛酸锂、合金材料等。
中信证券的相关报告指出,目前,以人造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主要使用材料,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据负极材料95%的市场份额。
目前,现阶段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极限(mAh/g),为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寻找更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产业研究重点。而同族硅材料具有的理论比容量达mAh/g,是石墨类的10倍多,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硅基负极材料由于不存在析锂隐患,安全性好于石墨类负极材料,且能从多个方向提供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通道,快充性能优异。
不过,中商产业研究院却也分析指出,硅基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严重、材料导电性差、首次库伦效应低和循环性能等问题,材料需要纳米化、碳包覆等改性处理,制作工艺复杂。目前行业仅少数企业掌握了相关工艺,且各家工艺均不同,没有标准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复合硅基负极出货量为0.6万吨,年出货量1.1万吨,同比增长83.3%。
在国内,除了贝特瑞,杉杉股份、正拓能源、国轩高科、璞泰来等企业都有相关的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布局。记者从国轩高科方面了解到,其庐江基地的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据中信证券预测,预计年全球硅基负极出货量将达约1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出货约8.7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亿元,占比88%。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