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和女婿打天下,这样的企业对于A股来说,只有“环卫第一股”侨银环保独一份。然而最近,公司似乎陷入了“钱紧”的麻烦,技术含量偏低且缺乏护城河的环卫业务,为“PPP”的商业模式所裹挟,上市地位成了公司赖以融资的生命线。加上公司家族成员穿插于各项经营运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买下了隐患。
上市不足年的侨银环保,似乎在飞速发展与大量融资渴求中寻找平衡。
11月3日,侨银环保披露了关于公司中标湘潭市城区公共停车场和停车位特许经营(BOT)项目公告。根据公告,这笔总投资高达23.11亿元的BOT项目,将为项目承做主体提供30年内合计79.亿的回报,其约合每年2.64亿的项目现金流。
作为第一个由环卫工人敲钟上市的“环卫第一股”,侨银环保的业务有着鲜明的“G端”基因。由于PPP项目先期投入大的特点,公司虽然能借助政府购买和PPP项目创造出稳增的现金流,但强烈的循环融资渴求将伴随看似稳定现金流,始终伴随公司左右。
根据侨银环保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92亿元元,同比增加39.2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加.17%。但从现金流角度观察,公司现金等价物于三季度末环比减少1.38亿元,期末现金等价物仅为3.89亿元。
由于商业模式决定公司海量资金需求与资金实力天然不对等,侨银环保选择于IPO仅4个月后火速发布可转债融资计划。然而突然更换承销保荐人这一“异像”,却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