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葛爱峰见习记者胡梦然深圳摄影报道
近几月各行业品牌纷纷跨界发展咖啡副业,如特步、同仁堂、邮政等。然而赛道虽变得拥挤,但今年资本热情却明显不复往昔,不再“砸钱”进场,投资氛围趋向谨慎和保守。
根据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咖啡领域共有14起投资,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仅为18.03亿元,而在年,共发生了28起投资,仅上半年融资金额便高达50.76亿元。今年同期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不足去年的一半。
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机构的募资今年很困难,加上往年的咖啡投资过热,造成一定的行业“内卷”,目前进入了平台观察期。
天使投资人、艾瑞咨询专家顾问郭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咖啡赛道,行业逐渐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引流获客成本高,市场分化趋势愈演愈烈,投资热度急转而下。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消费品市场的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出来,资本市场整体对消费品市场短期增长的预期下降,投资机构更加冷静和克制。
资本热情降温
年瑞幸凭借快速扩张以及互联网打法点燃中国市场,随后咖啡赛道搭乘新消费风口,短短数年时间涌入众多投资者。至年咖啡领域融资事件达到巅峰,共发生了28起投资,仅上半年融资金额便高达50.76亿元。当中Manner在半年内接连融资三次,单次融资金额达到数亿美元,Maocaffe猫咖、歪咖啡、挪瓦咖啡也接连宣布完成融资。
但资本对咖啡的热情在今年明显降温,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情况呈“倒V”曲线走势,一季度持续爬升,3月份达到高点13.26亿元;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月份创半年最低1亿元,虽然6月份有所微增,但依然处在低谷状态。
洛克资本投资总监刘翰卿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前几年几大品牌融资后,遇到疫情的反复,扩店速度和运营重点都在发生变化,以用户或顾客增长模型来作为发展逻辑的互联网方式失效,尤其是主打高端系列的咖啡扩张缓慢。而平价咖啡已经完成了一二线城市商圈的布局,三四线扩展的速度也放缓,已趋向饱和状态。另外,成熟的品牌已经开始单店或者整体扭亏平衡,不需要融资,而新品牌则因为市场已足够拥挤,各种主打方向的细分都有头部品牌,想要再获得融资较以往困难。
“相比此前的咖啡投资狂潮,目前投资机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