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受“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及业务布局过于集中导致周转不畅等因素影响,今年房企整体融资规模萎缩,蓝光发展、华夏幸福等千亿元量级房企已经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大宗并购案时有发生,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房企海外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约亿元,同比下降约29%(较年下降约47.4%),为年以来最低点。不仅是海外融资,5月份境内融资同样表现出规模较小的特征。
“一方面,受一季度内房企债务违约事件影响,海外资本市场信心减弱,发债规模萎缩;另一方面,受海外疫情控制的影响,海外债市活跃度较低。”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随着“三道红线”等融资政策趋紧,房企整体融资规模也逐渐紧缩,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海外融资规模下降。
“一般来说,海外融资占非银融资20%左右,是房企稳定且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副总监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融资政策趋紧,房企资金链持续偏紧的环境下,部分高杠杆及销售业绩不佳的房企现金流可能出现问题,若叠加融资性现金流紧缩,未来房企债务违约现象可能增加。
海外融资总额紧缩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自年起至今,多数年份中海外融资规模占比都很高,房企常年对于海外融资的依赖短期内无法替代。
但年以来,房企海外融资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据中指研究院监测,年1月份,房企海外债发行总额达.5亿元,是上年12月份的4.58倍,开局势头良好。但3月份、4月份发行额均不足亿元,5月份虽有回升,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偏低位置。
“今年以来部分房企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境外资金对海外债的投资更为谨慎。”刘水表示。
“海外融资仍是房企融资的主要渠道。”陈霄表示。
“从周期来看,通常5月份-6月份房企整体融资规模相对偏低,这是由于还债周期决定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汇兑损失侵蚀利润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