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当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国际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随之诞生、发展,其作为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类型,对于银行发展具有极大价值。
然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中商业银行也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为此本文将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核心,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指出当前融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措施,期望能够为推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参考。
关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融资是商业银行提供的基本金融服务,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现有资金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会进行融资,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短期内的业务资金问题,确保业务顺利开展。
贸易融资主要是为了扫清贸易过程中的资金障碍所进行的行为,贸易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资金,是因为通过抵押贸易货物能够提升贸易企业的信贷价值,金融机构能够借助抵押凭证在贸易结束后获取收益,与普通融资项目不同,贸易融资具有更加广阔的主体范围,在贸易融资中,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很多可以提供融资的机构、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就是在国际范围内就国际贸易开展融资活动,相较于国内贸易融资,其涉及范围得到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融资增速迅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单一主体,而是会对国际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融资通常将货物作为抵押物,商业银行容易对此类贸易发放贷款,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购买方等也容易对此类企业提供帮助,因为频繁的业务往来和贸易融资有助于对申请方进行细致考察,能够及时掌握其运营状况,在合作中可以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
当前面对广阔的市场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视,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较低,只需要经历简单的审批流程就可以完成融资,为贸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采用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产生的风险较低,当然风险必然存在,重要的是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商业银行之所以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开展此项业务会增加银行收入来源,提高收入是现代社会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关键和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大趋势,首先就是结算方式风险性不断提高,其次是业务环节不断增加,实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最后融资方式也由个别朝着综合发展。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常见问题
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信用、操作和货币三大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意识、规范保障机制以及业务操作人员都与风险防范效果息息相关。
(一)风险管理防范不足,缺乏防范能力
虽然商业银行致力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但是当前不少商业银行仍然忽视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导致银行业务人员针对此类融资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剧风险。
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管理者具有长远意识,能够明确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的价值,但是管理者通常无法触及实际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内部没有营造风险防范的氛围,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忽略。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还存在另一问题,即过于注重风险管理和防范,这就导致实际融资业务受到诸多限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创造效益。
(二)相关规范机制不够完善
这里提及的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缺乏全面、科学的规范机制,那么风险防范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形同虚设。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部分银行凭借正确抉择实现自身实力的跃升,这也导致市场上存在诸多规模实力较差的商业银行,不同类型的银行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工作存在不同标准,忽视该问题容易引发矛盾。最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的法律法规上仍然存在不足,如果业务往来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
(三)业务人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要大量拥有专业背景和基础业务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现有商业银行业务人员通常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在市场上进行招聘也会面临行业起步晚、发展迅猛导致的人才供应不足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能力的业务人员也无法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融资服务和产品,不符合市场、客户需要的产品、服务必然会被淘汰。
推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策略
针对上述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商业银行需要提出针对性策略,其中首先需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其次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