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提出来,后面没有任何背景解释,说实在的,这问题就根本不好回答。因为:
不同角色关心的问题不一样。
而且不同人“节约时间”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只能先拿我自己举例子吧,个人经验。
阮师傅观察
一、
我会怎么做?
一个BP到我们险资手上,他的目的是为了来要钱的,那么我一般直接翻到最后的财务规划,看他的融资计划是不是够详细,能不能列举出他要花的每一笔钱的金额、时间节点、预期效果等。如果没有特别细致,我就会判定,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拿了这些钱准备干嘛,这个项目本身就可能有问题。
于是我就可以节约时间,很快地委婉拒绝他:“这个项目很好,可惜我们公司不做xx方面产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行如果要项目,我们会把你推荐过去。”
当然,很多时候后面一句都不会说,看人。有的人他真的信了我的“委婉”,就一直缠着我,其实挺烦。这主要还是创业者本身对融资的认知有很多偏差。
所以说到这里,网上有那么多帮人做商业计划书的公司,无非就是两个套路。一种是帮你套模版,给你美化PPT,至于什么商业模式他们才不管。有的就过分了,还会在这些PPT中去筛选他们觉得还不错的,甚至直接剽窃,去忽悠资方。
二、
商业计划书的重点
说回来,所以我第一个看的,是商业计划书的财务规划细节。
接着就会按照BP内容的正常顺序去了解项目:项目背景(简略)、本项目简介、项目商业模式、创始团队介绍、近期规划、远景规划、财务计划、融资需求和进退机制等。
这里面我个人比较在意:商业模式创始团队近期计划,按这个顺序。
1、因为有时候一个天才的商业模式就能解决所有的盈利空间,这是万中无一的,大概率是某个天才的灵感+运气。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其实大概率不需要钱,他需要的是一个大佬级的引路人,或者给他介绍一个引路人。
大部分创业者的目的是盈利,而对于看商业计划书的人来说目的一定是盈利,所以对于双方来说,盈利能力会放在第一位。至于周期、可持续性、政策影响那就是很细节的事情了,这个要专门弄一期来讲。
2、创始团队就不谈了,“投资就是投人”这句话这些年都说烂了,人类社会群居生活的底层逻辑。如果这个创业团队真的够强大,做什么项目都行。
3、最后,我会重点关心近期计划,我甚至都不关心进退机制。因为一个很好的项目,很可能因为创业者的天马行空最后一败涂地,或者错过了最好时机。这也是为什么投资机构越来越青睐于理工背景的创业者了,做事情更有条理,其他的方面可以慢慢补。不担心进退机制的原因很简单,这本来就是一个要反复谈的工作,所以不急于一时。
终章、
时间大概是我最大的成本
所以,我们看商业计划书其实每个细节的问题都关心,但顺序会让我们效率更高,更能彼此节约时间,更能分清轻重缓急。
每个人、每个机构角度不同,但商业目的其实都是一样。
今天的视频来自知创图谱的制作
今日话题:
阮师傅观察产业经济分析师、投资机构合伙人。拥有一个专业的商业、法律、财税审、尽调团队。途穷哭,得道笑;千金散,爱交友;读书看报、诗酒风流;腿长一二六,古典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