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乃至于未来5年内,新股发行速度都会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制造业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而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就是制造业大批量上市。先不谈上市公司质量和科技量,相比欧美日韩等国家,上市公司数量多在所难免。
制造业市场最新理念“重融资,轻投资”。融资市场是以大批量上市为特征,是政策目的,也是国内经济必由发展方式。融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立性,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之初和非成熟阶段。
一、重融资市场,股票投资者难以生存。
1、大量新股上市融资就像养鱼,鱼多水少,没有生存空间,必然难以存活,何谈盈利。反过来说,如果是成熟投资市场,新股上市速度就得降下来,至少上市、退市达到平衡,以保证水(资金)的流动性、活跃度、专注力,从而避免形成抽水效应。目前不具备投资市场环境。
养鱼2、目前证券市场只是新阶段发展之初,是融资市场而非投资市场,一切并没有质的转变,至少决策者并不希望股市大幅上涨。毕竟,指数低比股指高大批量发行新股带来的风险低得多。
3、证券市场并不缺资金,只是无利可图。资金是驱动上涨的因素之一,证券市场金融属性最强,可以无限制容纳和承接资金、债务、超发货币,也可以翻倍回到实体。不论从M2、社融、债务,还是居民储蓄存款来看,市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有利可图,缺的是政策、信心。
二、决策者目的很明确,解决新股堰塞湖就是解决制造业堰塞湖,这是新时代经济基础。
堰塞湖1、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线下融资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加大,尤其是创新企和科创企。国内经济是以国有制经济为基础,国有企业需要付出大量管理成本维持稳定,根本无心承担中小企、民企发展带来的风险,而上市融资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2、注册制实施前后新股上市确实形成了堰塞湖,个人认为市场需要5年左右时间来建立健全这种平衡关系。
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基石,保证其利润和运营是第一要务,降低存款利率,扩大利息差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民银行国内经济进入周期点,经济不景气,更不能动用银行资本。银行利润需要得到保证,那么创新创业和科创企业所缺资金只能在证券市场上融资。提高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规模就是保护银行,也可以说是保护国内金融系统稳定。
四、注册制实施后解除了高速公路限速问题,新股上市速度只能加快。到底能有多少家公司可以上市,数量不得而知。从目前形势分析,每周约7家,每月约30家,每年就是家左右,最终过万是迟早的事。
五、大A的政策导向或者环境,决定了重融资。整个市场都是为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的,无法顾及投资者利益,说明还未形成投资市场。也就是说,亏多赢少是大A基本现实。
证监会1、融资市场,以融资服务企业为主,解决中小创新企、科技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发展资金,降低其间接融资带来的发展风险。比如,民企房地产就是例子。
2、投资市场,以投资和企业发展形成共振效应为目的。企业需要借用市场资金发展,投资者投入资金得到发展利益。这种资金也可以是债,债也是证券市场主要资金形式。
3、重融资就会导致投资者亏多赢少。融资方和投资方没有对等的约束机制,也没有对应资本抗衡,只有放松融资监管条件,才能形成中国化市场,也是证券发展必由之路。认清这一点,就能理解亏多赢少的局面。
投资市场总之,融资市场转为投资市场必然会有强烈的政策信号,而各位投资者只需要等待这一信号出现,比如新股速度降低、退市制度健全、保护投资者利益政策出台、降低印花税、大小非减持得到约束、公私募基金短期获利受到约束等。只有大资金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为目的,才能引导整个证券形成投资市场,才能形成实体与证券协同作用,而这一天最终还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经济发展作者:小兰编辑:财经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