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流动性有限一直以来被市场诟病,这也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市场估值难以体现其基本面,股票交易量偏低的同时,还要付出高额成本维持上市地位。
权衡之下,部分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一共有12家港股上市公司刊发私有化退市公告,其中3家已经完成退市。而去年全年港股只有15家公司私有化退市,这说明港股私有化退市趋势愈发明显。
从私有化成功的案例来看,从开始宣布私有化要约公告、到最终完成私有化退市,所需时间在3-11个月不等。记者获悉,目前不少投行都在积极布局私有化退市业务,毕竟私有化退市并非易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协调,同样需要较大资金量。
港股私有化退市趋势明显
6月28日,停牌近一周的达利食品复牌并公告称,公司拟启动私有化退市。
公告显示,要约人融世国际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拟将公司私有化。计划生效后,要约人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96.11%,受托人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3.89%,并将撤回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据悉,要约收购的股份价格为每股3.75港元,较年6月20日收盘价每股2.72港元溢价约37.87%。较年度每股资产净值约1.49港元溢价约.68%。要约收购股份的总代价为57.07亿港元。
受此消息影响,昨日,达利食品大涨近30%,收报3.5港元/股。今日,该股小幅下跌,截至发稿,跌1.71%报3.44港元/股。
之所以私有化退市,达利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股份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无法向市场传达真实价值。年上市以来,公司并无通过股权发行筹集任何资金,因此维持上市地位从融资角度而言意义有限,但却会产生维持上市成本。
总而言之,达利食品认为股价低迷,成交量少难以反映公司真正价值,有损公司在客户、雇员及投资者间的声誉,加上实际上融资能力有限,因此私有化退市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且私有化注销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套现退市的良机,投资人在获得资金的同时还能寻找其他投资机遇。
而达利食品私有化退市并非个例。此前,蒙牛乳业要约收购雅士利国际股份撤销其联交所上市地位,根据最新公告显示,雅士利国际私有化退市已经获得99%赞成票,拟于7月5日(星期三)下午4时正式撤销上市地位。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共有12家港股上市公司刊发拟私有化退市公告,其中3家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分别是江南集团、寰亚传媒和金利丰金融。还有9家正在等待通过私有化程序完成退市。
相比之下,年全年港股只有15家私有化退市,年有24家完成了私有化,年17家。某中资券商投行部董事向记者表示,受宏观经济不佳和流动性低的影响,很多公司股价和成交量低迷,难以反映公司真实价值,且融资能力有限,因此不少公司都有私有化退市的意愿,今年的私有化退市数量有可能会创新高。
一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