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首页 » 问答 » 发展 » 投后管理多帮忙少添乱,做有温度的投资人
TUhjnbcbe - 2024/2/8 8:49:00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http://www.jk100f.com/

随着注册制实施,投后管理越来越重要。而疫情后被投企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可能会成为年VC/PE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CVC投后管理的经验总结?如何让投后管理做到流程化、制度化、智能化?如何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度系统性投后赋能?如何解决企业的“从0到1”,成功穿越死亡谷?如何结合初期创业者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被投企业赋能解决方案?

年1月13-14日,由融资中国主办,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融资中国(第十届)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在上海·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盛大开幕。此次会议以“平凡的荣耀——责任与创造”为主题,对股权投资行业的生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在会议论坛讨论环节,深创投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龙飞虎担任主持,唐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宫蒲玲、正海资本管理合伙人花菓、弘晖资本合伙人姜燕烨、海通开元执行总经理田鹰、国海创新资本风控合规总裁周文莉,共同就“CVC,PE/VC,谁是赋能好榜样”做了深刻讨论。

以下为论坛演讲实录,由融中财经整理:

主持人(龙飞虎):各位现场和线上的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由我主持本场论坛。今天参会的机构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深创投是比较知名的老牌创投机构,在座的也有新锐的投资机构,也有专业的医疗投资代表,也有两家券商系代表,今天讨论的是投后管理,大家知道投的要好,管理和服务还要做的好。所以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围绕投后管理和服务来展开。

首先请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龙飞虎,来自于深圳创业投资公司,简单向大家报告一下去年深创投的情况。我们去年新增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亿,总规模已经超过亿,我们去年新增23家上市公司,已投资家上市公司,深创投去年以创投为核心的投资性综合集团架构越来越清晰,母基金、不动产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各个板块发力很好,深创投整体多元化和国际化业务也于去年上了一个台阶。

深创投年7月底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把我们投后服务从项目管理部分出来,专门成立做投后管理的一个部门,这是深创投投后服务的情况。下面有请各位嘉宾简单做一下介绍。

宫蒲玲:大家好,我是宫蒲玲,原来是西高投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于年龄原因退下来以后,年创办了唐兴资本。唐兴资本投资方向主要围绕硬科技,是原来在西高投坚持了几十年的投资方向。年下半年,唐兴资本完成了第一只基金唐兴科创基金的募资,围绕着军民融合、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几个方向,以VC阶段为主开展投资工作。硬科技企业投资能够起到解决当下国家痛点问题的作用,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方向继续为创投行业做贡献。

花菓:大家好,我叫花菓,来自于正海资本。正海资本成立于年,到现运行了十几年,主要关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科技以及节能环保这三个方向,累计管理基金约20只,IPO上市公司十多个,并购退出20多个。我们虽然在市场上面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也运行了十几年,拿过国家发改委母基金、中小企业母基金的钱,我们依然希望自己是一个新锐机构,继续保持对市场对趋势的敏感性。

姜燕烨:大家好我是来自弘晖资本的姜燕烨,弘晖资本是专注于医疗大健康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年成立,目前管理3只人民币基金和3只美元基金,总规模大概亿人民币。我们聚焦大健康产业,其实概念比较广,包括新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和一些泛健康领域的投资。

田鹰: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海通开元的田鹰。海通开元成立于年,是第一批拿到证监会券商直投试点牌照的券商系直投公司之一。年根据证监会要求,海通开元的母体转型为券商私募子公司,我们旗下还有多家控股的投资管理公司。目前我们投资方向涵盖了几乎所有行业,实缴管理规模大概亿。截止到年年底,我们已经投项目大概个,完全退出的差不多有家,其中有家是通过IPO退出的,这里面还不包括未完全退出或者是上市未解禁,或者解禁以后没有抛售的。去年投资行业享受到IPO红利,海通开元体系内有20家上市公司,包括挂牌的及已经过会的。

周文莉:大家好,我是来自国海创新资本的周文莉。国海创新资本跟海通开元一样,也是属于券商私募子公司,也是在年由券商直投变更为券商私募管理子公司。我们公司年成立,目前为止注册资本20亿,累计管理规模超过亿,管理约16个基金产品。投资阶段覆盖早期VC,还有成熟期的PE,以及大宗交易投资。我们主要聚焦四个领域,包括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大消费以及新兴制造。跟在座的各位比,我们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机构,所以我们也在努力的往前赶。我本人原来是律师,年加盟国海创新资本到现在。

主持人(龙飞虎):感谢各位嘉宾的介绍。我们开始第一轮问题的讨论。大家知道随着股权市场这几年的发展,投资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投后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性,前些年可能还有机构觉得投资管理和服务没有太多意义,因为好的项目不需要投后管理和服务,投得不好,管理和服务也没有太多意义。我相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机构越来越重视投后管理和服务。

第一个问题,我们各个机构到底是怎么进行投后管理和服务的?投后管理和服务是不是分设,是不是有专门的投后管理服务部门?投后管理和服务怎么去考核?人员怎么配置?比如券商系的投资机构有没有一些个性化的针对投后和服务管理的措施?先请宫总!

01

谁投谁负责,投前投后退出决策一体化

宫蒲玲:现在这个投资环境下,投后服务的能力决定了能不能投出好的项目,投后服务是给企业赋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个企业里面投后服务部分到底应该投入多大的精力,占比多大?我觉得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投入的精力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早期项目,可能投后服务要占70%以上的精力。如果投的后端项目,也许投完以后很快它就IPO了,这就不需要做更多的服务。对于大部分VC阶段的企业来说,投后服务方面付出50%的精力,我觉得相对更合适一些。

在投后管理方面,从我原来从事和管理的经验来看,我一直主张谁投谁负责,不单独设投后管理部门。我们的风控部门专门用来监督投资部门投后管理的质量、考核管理能力,评价整个项目的运行质量以及投资经理对投后管理的赋能情况。

我们一直没有单独的设投后管理部门,对一般中小型机构来说,我坚持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得投资经理参与一个项目的全部流程,从最早对项目接触开始,对于被投企业的运行情况、团队、管理层都更为熟悉。这样的服务无论从对接速度、服务的针对性、或是专业匹配上都与被投企业更为契合。同时,通过这样的管理,跟每个人最后的考核直接挂起钩,也会让投资经理更为负责,投后管理更有效率。

花菓:我们也是综合化的设置,也就是说投前这个项目谁负责,关于投后以及后续的管理包括退出机制的选择,还是他。因为项目本身是一个全生命周期,无论投资前还是投资后,公司还是这个公司。从时间上来讲,投前做大量的研究,当时为什么要投它,肯定有比较熟悉的投资逻辑,包括当时的企业状态、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包括产业的垢病等都比较清楚。

关于退出时机的选择,退出方式的选择等等,要基于企业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投前做研究的人会比较敏感,他知道这些情况变化以后,相对来说可以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对退出决策有比较好的判断。如果是投后接手这件事情,更多可能是内部标准化文件的转交,在投后或退出时机的选择上不是那么清楚。这个决策判断还是需要一体化考虑。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现在正海对标的全生命周期由专人负责,当然有些客观实际的情况,比如离职会做一些转交,但这个人也是尽可能跟随企业一起成长。

主持人(龙飞虎):好,我们有请弘晖的姜总,看看专业的医疗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和服务方面有没有一些个性化的安排?

02

资本、产业双赋能,共性需求一起抓

姜燕烨:我分享一下我们这边的经验。首先我们机构也是谁投项目谁负责投后这样一种形式。我们觉得这样跟企业家沟通更有延续性,他本身对业务理解也会更强一些。我们具体会赋能企业的投后事项分两个大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资本层面,因为毕竟我们是财务投资人;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层面。

展开来讲,资本层面可以细化两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再融资和上市,因为投一些比较早期的,包括新药研发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没有收入,只有支出,所以我们需要协助企业做下一轮融资,对于融资的时点,对于选择怎么样的财务顾问,对于怎么梳理企业亮点吸引投资人,这个我们还是花比较多的精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家上市,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经历第一次上市,他们在哪上市?在海外还是A股?科创还是创业板等,我们会给到非常多的历史案例和公司。当然这两方面,后面两位嘉宾更有发言权,因为本身就是券商系出来的。

大部分资本层面的建议是在并购方面,因为我们目前投一些相对成熟的企业,其实他们自身发展已经较好了,之所以需要资本的钱是为了进一步拓展,是为了收并购的。对于境内的一些并购标的,我们项目组会帮助企业去做尽调,去评估一家公司是不是值得并购,以什么样的估值什么样的条款更合适,这方面我们在投后还是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有一些标的会做一些海外并购,海外并购难度更大。两年前我们帮助一家被投企业并购了一家芬兰公司,项目组芬兰跑了很多次,协助公司做了非常多的并购协商和最后的条款谈判。所以我觉得再融资、上市、并购是我们赋能的一大部分。

还有一部分,我觉得医疗相对有特色的是业务方面的协同,我们投的都是大健康企业,其实业务上的协同非常多,我举几个小例子。我们投了一家骨骼的耗材企业,又投医院,可能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骨科集团之一,天然就是上下游关系,能促进耗材公司的销售。

其实我们尽调过程中,医院去评估这个产品的质量,不仅在投后,在投前对我们的帮助也非常大。我们也投了一家神经耗材公司,我们医院集团,有天然的业务合作。这也是我们投项目的优势,我们不仅会给公司带来资本,而且还会带来产业资源。

我们同时也会投比较多的新药研发企业,还会投比较多的临床、实验,也就是协助这些新药研发企业做临床实验的机构,这个本身也是天然的业务合作机会,而且我们会给他推荐可以合作的机构。

我们在被投企业业务协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企业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后管理多帮忙少添乱,做有温度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