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旺财
今天,1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公布,消息刷屏。
数字很大,还创了历史新高,感觉很牛的样子。
先说数据,据央行初步统计,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亿元。
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一个是增量数据,一个是存量数据,到底啥意思?影响第二天起床搬砖吗?
我们做下简单科普。
01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指标,就是指实体经济(不包括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量。
年以前,这个指标根本不受重视,年之后,这项指标突然升级了,变成了具体的数字指标。
国家还为其制定了一个增长目标,13%左右,与广义M2预期增长率并列。
M2等于国家投放的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M2相当于派生货币。
简单理解,M2增加,信用扩张,经济活跃,相反,M2减少就是信用收缩的体现。
事实上,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国家不仅要统计印发的钱到底派生了多少货币,还要知道这些钱都被谁借走了。
掌握了这些信息,货币政策的制定才有的放矢,经济冷了需要给点动力,降准降息,热了要往回收紧,提高一下银行利率什么的。
02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需要的货币及其总量是不断累加的,因此,长期看,货币一定是贬值的。
那么,根据时间序列,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或者叫总量,也一定是增加的,但是增量则不一定。
社融增量可以反映经济的冷热,也可以影响股市的基本面,从而造成涨跌预期。
那么,1月份社融增量一柱擎天,说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直接资金支持力度很大。
具体看,社融的组成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
年2月数据占大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1月份统计数据为3.98万亿元,接近4万亿,为单月统计高点。
有了资金支持,企业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金融机构也敢看多,因为后面的经济增长大概率会好起来。
03
从宏观看,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前有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后有美国加息大棒严阵以待。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四季度央行会议已定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现在,1季度央行各项数据出炉,恰好证明了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结果。
之所以消息面震动这么大,主要是虎年A股跌得太埋汰,急需一些利好消息来提提精神。
不出意外的话,明早起来,大盘应该不会和滑雪运动员比自由跳技术了,期待市场来一波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