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长乐知名纺织企业家与他们的故事
TUhjnbcbe - 2020/12/1 18:11:00
前言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郑宝佑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市第26届劳动模范。公司年产值亿元,是我市第一家“百亿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强。

年,他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

巧抓市场商机


  上世纪90年末,纺纱的下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对纱锭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经验丰富的郑宝佑几次果断地把握住了企业转型、扩大规模的机遇。


  “几年前,长乐本土短纤的年需求量差不多就要60万吨,目前这个需求量还在逐年增大;但在当时,长乐的短纤生产还是空白,大部分依靠进口”。从众多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原料供应窘境中,眼光独到的郑宝佑看到了商机,毅然决定引入巨资,成立金纶石化纤维公司。


  但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怎么解决?郑宝佑坚定地给出了两个字——诚信,以诚信向民间融资,向银行贷款。“诚信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据了解,自年开始独立创业,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郑宝佑,在业内积攒了极佳的口碑,银行的评价也非常高。借助这样的优势,很快地,资金的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短纤的入行门槛过高,如庞大的资金流,码头、土地、设备等硬件的极大限制,至今,金纶石化仍是作为纺织基地的——长乐唯一一家专业生产短纤的企业。


  年3月,金纶一期工程涤纶短纤生产线投产,当年产值就达到18亿元,金纶石化因此被福州市*府授予“年功勋企业”。


  现今,金纶石化短纤工程及其扩建项目,解决了我省相当部分纺纱企业的原料难题;其携手世界一流短纤生产设备制造商德国吉玛公司,与中国纺织设计院和德国巴马格公司密切的合作,逐渐站在了一般同行很难企及的高度。


  在短短几年内,金纶横空出世,并迅速被市场认可,“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升级是关键”。作为长乐纺织行业的元老之一,郑宝佑及其引领下的企业被视为“善于引领纺纱企业的新潮流”。

静对发展危机


  年,为了共同应对当时的经济态势,促进福州地区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有着企业长远发展眼光和社会责任心的郑宝佑召集了一场家纺织企业参加的大型联谊会,共商长期合作,携手发展之计,促使福州地区乃至福建全省的纺织行业形成新一轮链条;邀请*府和20多家金融部门同时到会与企业联动,增进其他行业对纺织企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郑宝佑的努力,福州及周边的纺织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谈到这场联谊会,郑宝佑认为:“不乐观的形势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利用这个机会研发新产品,突出重围,能让企业焕发生机。”他所带领的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做的,以创新求变,提升产品差别化和功能性比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在郑宝佑创新理念的带领下,金纶高纤成为长乐市第一家获得福州市*府质量奖的纺织企业。年产值再超百亿。


  在金纶高纤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公司快速成长为产值破百亿企业的秘诀之一。“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这是企业的筋骨”。郑宝佑说。

勇担社会责任


  金纶石化已然是长乐乃至福州市的纳税大户,而作为资产数十亿的企业老总,郑宝佑俨然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和宏图,“盈利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在访问中,郑宝佑一直谦虚地将自己称作是一个普通的企业管理者,“企业有很多的股东,也有很多银行的贷款。它已经是国家的,是社会的,我站在现在这个位置,担负着更多是责任。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兢兢业业,尽我所能把它管理好”。对于现在的郑宝佑来说,成功与否,也许已经并不以个人拥有的财产来衡量,而是看其能否为周围的人或社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郑宝佑的责任感同样表现在对员工的态度上,以“人本,诚信,创新,健康”为企业文化的郑宝佑对员工也是关爱有加。“一个企业可以养活上千人,万一垮了,这些人怎么办?”。在平日,他不仅为工人解决工作上的问题,亦热心帮工人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工资是从来不拖欠的”,他说,工资对员工的生计及士气打击非常巨大,员工是不会心甘情愿帮一个“拖粮”的老板解决工作的。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郑宝佑更践行着奖励要马上兑现,惩罚要给予机会的做法,“谁能没有过错呢,重要的是知错能改”。他努力积极地为员工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团结起所有人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企业。

吴华新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福建省劳模。年省人民*府授予闽商建设海西突出贡献奖。


  笑傲中国纺织业江湖20年,他不无感概地说,商海的成功与创业的艰辛无法拷贝。


  留平头、戴着金丝边眼镜、个子不高,但精明能干、思维缜密、谈锋甚健,这是吴华新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长乐的一次当地企业大亨云集的会议上,吴华新侃侃而谈,讲到他创业的艰辛时,他的眼眶里闪着一丝泪花,在那一刻,我不仅记住了他的精彩的发言,也记住了他这个人。


  吴华新生于年。他和他的兄弟集团,凭借着对机会的敏锐和顽强的刻苦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临海凭风的县级市——长乐,将经编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并且走在世界的前列。


  年,长乐金峰镇一些农民办起了经编厂,经编厂很快像点点星火一样扩展开来,这里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早发展经编业的区域之一。吴华新的父亲当时也按捺不住,兴奋地加入了这个风起云涌的行列。


  年,吴家拿出2.5万元购进了一台常德经编机,办起了经编厂,生产尼龙蚊帐、布料等产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策,这家工厂生意火火红红。


  随着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经编机的数量日益增加,产品也不断花样翻新,席梦思布、鞋布、窗帘布、服装布……这些产品不但获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而且还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年,吴氏家庭企业的顶梁柱、吴华新的父亲不幸逝世,这对吴华新兄弟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们兄弟手拉手克服了重重困难,渡过了难关。此时,二哥吴华平选择离开父亲和大哥创办的工厂,自己独自创业。


  当吴华新从武汉大学学完企业管理毕业之后,他兴冲冲地加入了二哥的生意。那家名叫兄弟贸易的公司是如今吴华新和吴华平庞大产业的基础。


  当时,由于原材料和设备极为紧张,工厂要想发展又不能“无米下锅”,因此,需要到处打探国营工厂有没有淘汰的设备转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吴华新当时的工作就是到中国各地收购做经编的工厂。除了西藏,中国所有的省份吴华新几乎都跑了一遍。


  吴华新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在湖北神农架,为了收购一家经编厂,他7天7夜没合过一次眼;而跟车的经历像地狱般煎熬,有时好几天都没有洗脸,只有遇到有车站的地方,在厕所接点水便打发了自己。


  回首创业的艰辛,吴华新常常不能自持。


  但第一次做生意就分红20多万的喜悦,让吴华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就这样,带着改变生活、改变现状的梦想,吴华新的贸易生意一做就是十年。


  这十年中,吴华新从国内做到了国外。


  刚开始时,由于公司没有进出口权,没有授信额度,拓展海外业务谈何容易。但吴华新从无到有,以他的智慧和才能,逐渐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在吴华新字典里,“书包”一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因为一次又一次走进校园,一次又一次背起书包的经历,让吴华新对“书包”有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尽管他从武汉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是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班的学员,是美国北佛吉尼亚工商管理学硕士,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班的班长……但他说,他的梦想是背着书包,走进所有的世界第一流的商学院,在那里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听名师演讲,躺在草坪上看书,汲取商业巨子成功的经验和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理念,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人生。


  但很理想的吴华新却不得不时时面对很现实的庞大得像一台高速运转着的机器的企业航母。


  年,吴华新和二哥吴华平联手成立了创造者锦纶实业有限公司,开始他创业上的新征程。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打拼,公司很快在锦纶行业崛起。


  年,吴华新再次瞄准化纤行业,发起成立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PA-66更填补了福建省空白,为国家缩减了高端差别化锦纶丝进口的压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经受住年金融风暴的考验,短短两年的时间,迅速从开始的一期十几条生产线,发展到三期共58条生产线,从原有的在职员工十几号人,到如今千余人的庞大团队。


  年,锦江科技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尼龙生产基地。


  在高峰时期,吴华新拥有近30家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众多庞杂的领域。


  从创业之初,吴华新就热衷捐助支持教育、养老等公益事业。年,他发起并和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共同设立基金项目,共捐赠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并在之后的每年坚持捐出数十万元不间断。


  如今的吴华新喜欢打高尔夫,他的车上总是装着他心爱的球包。“在蓝天白云和绿地之间,人的心胸会变得无比开阔,眼光会变得深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打球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钱包、书包、球包,这是吴华新的三样宝贝,它印证了吴华新如何从一位不分白天黑夜的青涩的市场推销员成长为一位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坐拥几十亿资产的锦纶大亨的生命历程。

陈建龙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乐市经编协会会长,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年全国纺织工业劳模。年,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的力恒科技公司先后获得锦纶6差别化奖、十一五突出贡献奖、3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


  “力恒要成为令人尊敬的,世界一流的现代企业集团,要做科技锦纶的专家与领导者!这是力恒人坚定不移的信仰,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强信心。”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陈建龙激情澎湃地说道。福建恒申集团下一个目标就是剑指世界强,打造百年企业。

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年,20岁出头的陈建龙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创办长乐市第一家蚊帐厂;年,在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陈建龙瞄准高端产品锦纶,进*科技锦纶市场,创办力恒锦纶科技公司,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年成立恒申合纤,投资60亿元建设全国化纤研发中心……


  目前,恒申集团拥有恒申合纤、力恒锦纶和力源锦纶等7家实体企业,年产36万吨锦纶6聚合切片、36万吨锦纶民用丝、4万吨氨纶,完成“己内酰胺——锦纶6聚合切片——锦纶6纺丝——锦纶6弹力丝——经编花边织造——染整”六道产业链整合,工业产值今年将突破亿元。

以敏锐眼光打造国际化大企业


  在全球纺织化纤行业,福建恒申集团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拥有全球最大、产业链配置最完整的锦纶聚合、纺丝以及氨纶生产基地。如今,集团另一项改变世界化纤产业布局的大手笔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恒申投资亿元,在连江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荷兰皇家蒂斯曼(DSM)公司的先进HPO工艺来生产高品质己内酰胺。


  “力恒的成功源于我们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作为前进和提升的机会,并牢牢抓住。我们从不惧怕挑战,事实证明,遇到的困难越多,我们最后却做得越好。”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市纺织行业也遭到重挫。然而力恒却逆势而上,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这个是很微妙的时间,在各家企业资金短缺、力求自保的年份,力恒成功地在资本市场快速融资,减少了对资金链短缺的担忧。


  事实上,全球融资仅仅是力恒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方面。


  “所有国际化的大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力恒要走现代化企业的道路,上市是必然的选择。”陈建龙说,通过上市可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同时增大公司治理的弹性,让传统家族企业从封闭的家庭体制迈向国际开放式,这其实正是我们追求的。

以长远视野提升恒申品牌


  “我们总是把眼光放在10年、20年之后,只要永远比别人先走一两步,就能保持领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聚酰胺原料不能满足我国聚酰胺工业发展的需求,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其中,作为纺织品主要原料的锦纶长丝,价格一直由国外厂商操控。陈建龙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进*中高端差别化锦纶长丝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力恒锦纶正是在这一战略思考中应势而生。4年,力恒的主营产品差别化锦纶长丝有效地填补了市场,广泛运用于花边、服装面料、箱包面料和体育方面的高档加工原料,产品供不应求。

剑指世界强


  “建己内酰胺项目是我十年前的梦想,现在已经超预期实现。”陈建龙说。建己内酰胺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产品,其技术、资金、人才门槛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但多年来高达5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又迫使下游应用者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破解这一瓶颈。“作为己内酰胺的下游采购商,一直以来我们不是去‘买’,而是去‘求’。”陈建龙说。


  陈建龙决定闯一闯这个“禁区”。在集团自身做大的基础上,恒申集团利用欧债危机、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等契机,历经5年的艰辛谈判,终于与拥有全球最先进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荷兰蒂斯曼公司签订长期协议,蒂斯曼将提供最先进的HPO技术,并为恒申集团新工厂提供工程设计、采购、试车、开车、运行和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此外,恒申集团还与世界级工业环保气体供应商——法国液化空气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将为己内酰胺项目提供氨气、合成氨等气体配套项目。


  “我有信心,十年内让恒申集团产值过千亿,进入世界强。”陈建龙说。

梦想打造百年企业


  与蒂斯曼这样的国际一流企业合作,对陈建龙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他用国际化、开放的理念思考问题。“他们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陈建龙这样描述与国际化企业合作的感受,“竞争就靠质量、管理、技术。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长久?因为封闭的家族企业理念变成了最大桎梏。”陈建龙说。


  十年前开始,陈建龙就致力于在企业磨练百年品格,逐渐剥离封闭的家族企业陋习;与全球最顶尖的伙伴合作,学习开放的国际化管理模式;对员工给予体贴的人文关怀;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陈建龙说,要打造百年企业,还有太多的地方要提升。

陈宗立


  陈宗立,男,满族,年生,金峰镇人,高中文化,经济师。年回乡插队,转学木工手艺,承包建筑工程,年起做纺织品布料生意,年起转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2年创立华源纺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


  陈宗立瘦瘦的,有点黑,待人总是一脸的憨笑。


  从一文不名的木匠到上亿身家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业故事是一段传奇。

他说:“我觉得一路走来,诚信与创新是成功的基线。”


  关于自己的财富故事,陈宗立说得很平淡。然而,他的这“一路走来”,无不是长乐人“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印证。


  从怀揣1元榕城卖布,到租赁寿宁丝绸厂,陈宗立在商界初露锋芒,并与纺织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长乐“草根工业”崛起,敢闯敢拼的金峰人纷纷办起家庭作坊或出外经商,陈宗立的心也“痒”了。揣着卖掉妻子陪嫁项链得来的1元,夫妇俩踏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他们找到了福州袜厂,早上从厂里批发出两捆布,下午用自行车驮到解放大桥桥头摆摊叫卖。


  渐渐地,从两捆布到两车布,从长乐到全国各地,夫妇俩手头渐渐积累了一些钱,开始有了自己办厂生产布料的想法。


  年,陈宗立听说,连年亏本的寿宁丝绸厂想承包出去,便租赁下了这家丝绸厂,开始了与纺织业的不解之缘。


  他采取给样品下定单并付给定金的作法,使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能先开动设备,按样组织生产,再按期按质交货。


  他还大胆试用不同种类的原料,经拼捻机捻线,生产出高档的“麻纱王”,使企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


  年,受浙江纺织面料价格低廉的冲击,陈宗立果断终止租赁承包撤出寿宁,走向了更广阔的创业舞台。


  从股市淘金两千万,到成立湖南福源印染有限公司,陈宗立为自己回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中国股市光芒初放,陈宗立凭着敏锐的直觉加入了“炒股大*”。


  “我开发出一种新颖面料上市不用多久,浙江就仿造出来,且价格还要低廉。纺织品行业几乎无利可图。手中一点积蓄又没有好的项目可投,为此暂且投资股票市场。”陈宗立至今依然记得自己当年排队买福联股票的情形。


  年退出股市时,陈宗立已从股票上赚了至少0万元,又投资到生意上,“还是办实业比较实在”。

0年初,陈宗立获悉湖南桃源纺织印染厂要转换经营机制的信息,当即带了几个人到湖南桃源了解详细情况。


  该厂是原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十几亿资产和多职工,要全部租赁或购买,需要有相当的实力。陈宗立组织股东们租赁了印染分厂,成立了“湖南福源印染有限公司”,并亲自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两年多的经营生产中,福源印染不仅按协议缴纳租赁费,为当地财*创造税收万元,也解决了企业多名员工的就业问题。


  从租赁寿宁丝绸厂的“租鸡生蛋”,转到与邵武、永安、湖南等地的多家企业合作“借鸡生蛋”,这一切都为日后陈宗立回乡创立大规模纺织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五个月时间快速建厂,到成功应对全球金融风暴,陈宗立在长乐老家成就了“纺织大享”的辉煌。


  2年初,长乐市*府开始倡导“回归工程”,号召长乐在外的企业家回乡创业。怀着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在外漂泊了14年的陈宗立回到了家乡,开始人生的二次创业。


  陈宗立在两港工业区一次性购置了土地多亩。不到五个月时间,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就注册成立并企业开始生产。


  “大量的熟练工从哪来?我当时一个电话,从桃源纺织来了多名老员工,一下子解决了燃眉之急。”陈宗立说,员工们都信赖他。

他还聘请了9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了一个专家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年,华源创造了长乐开发聚酯纤维功能性产品的先例,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年初,公司三期项目投产,生产规模增加了10万锭,跨入了长乐市大型企业行列。


  年,棉纺企业企业效益处于滑坡状态。金融风暴袭来后,长乐棉纺协会提出限产要求,许多企业纷纷放假。陈宗立作出了不放假的决定,在压缩个别机台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照旧红红火火。陈宗立做出承诺:不管企业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减员减薪。他经常说:有三种钱我从来不欠,一是税收;二是电费;三是员工工资。


  在陈宗立的带领下,企业不但克服了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影响,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年7月,公司获评“中国粘胶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随后,陈宗立又着手创立了恒源。


  如今,他开启的新华源已陆续建成投产了,意欲打造一个拥有60万纱锭,集织造、印染、制衣一条龙的企业,对促进我市传统纺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带动航空港经济繁荣圈。


  “是这个社会成就了企业家。所以,做为企业家,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事业成功后的陈宗立一直都在热心出资赞助各项公益事业。汶川大地震后,他组织全司员工为灾区捐款赈灾,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了自己微薄之力。


  “我这一辈子,钱是够花了,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奋斗不息呢,是为了体现人生的价值。”陈宗立如是说。

林梅灼


  林梅灼,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改革开放以来,带领大批农民集资创业,通过辛勤劳动,守法经营,脱贫致富。创造一万五千多个劳动岗位,90%提供中西部打工者就业,为长乐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林梅灼出生于年,家境贫寒。穷人孩子早当家,林梅灼十六七岁就学会了所有农活,还兼种植蔬菜、瓜果来卖,早早挑起家庭重担的他,也激活了做生意的意识。


  年,林梅灼被安排到金峰镇办角梳厂工作。改革开放后,长乐草根工业异*突起,个人可以经商办企业。他感到在镇办角梳厂每月拿几十元工资没前途,便辞职下海。先是背着塑料蚊帐、胖针毛线像许多草根推销员一样,深入到全国农村、城镇推销,继而琢磨自己办拉丝工厂,生产蚊帐。为了掌握拉丝工艺技术,他半夜进入福安某座圣庙拉丝厂考察,默默记下挤塑机尺寸、工艺流程,很快办起了金峰第一家拉丝织造厂,生意红火。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逐步丰富,人们开始选择上档次产品。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果断淘汰拉丝厂,终止生产塑料蚊帐,与人合伙到江苏承包丝织厂,掌握工艺技术后,立马回乡,办起经编厂、丝织厂,生产高档涤纶蚊帐。产品登上“高雅之堂”——国营大百货公司、商场。


  当时长乐纺织业迅猛发展,金峰成了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但是,染整后续产业链未能同步配套,金峰生产的大量坯布要千里迢迢运到浙江、江苏印染。林梅灼抓住这一商机,与人合伙办起了华阳印染厂,初步解决金峰坯布染整问题。后来,金峰印染厂越办越多,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效益不错,他还是主动退股,集中力量新办棉纺厂。


  林梅灼为人厚道低调,他说:“我办很多企业,能够步步提升,除了自己勤奋,靠得是讲诚信。”


  年,纺织业在长乐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棉纱原料十分缺乏,林梅灼发动村民集资百万,创办长乐县棉纺织厂。百万元办家棉纺厂谈何容易?他们只好到南通棉纺五厂,将该厂淘汰下来的棉纺设备搬回来。生产一年后,又因国家产业*策调整,小棉纺厂无法获得准运证,致采购棉花四处碰壁,企业遭受很大损失,濒临关停。


  此时有投资者要求退股,而林梅灼最先考虑的是如何偿还国家银行贷款。有投资者说,贷款是国家的钱,不欠白不欠,先清算退股再说!林梅灼努力做投资者工作,告之诚信为本的道理,最后还是先偿还了银行贷款本息后才停产。事后,福建省农业银行以林梅灼倒厂先还贷的事例作为诚信典范广为宣传,这使得日后各家银行为福建经纬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


  后来,棉纺厂凭借以“化纤代棉”的机遇,东山再起。年初,成功组建长乐市经纬集团有限公司,翌年,升格为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此后,他们坚持十年不分红,把每年赢利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先后又新建多家上规模的企业。公司生产了众多福建省名牌产品,经纬纱也代表长乐纱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和知名度。


  福建经纬集团能有今天的规模,与林梅灼的诚信是分不开的。林梅灼时时处处待人以诚,众多朋友亦以诚相待。棉纺厂恢复生产那年,他急需资金周转,与长乐著名企业家陈泉官联系,陈一不要借条,二不要企业盖章,借给巨资让其周转。多年以后,林梅灼在一次会议上说,当年那笔借款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亿呢,并当场再次致谢陈泉官。


  旧时都说同行如仇敌,商人之间的竞争你死我活。而林梅灼不同于旧商人,他总是心系同行,以图共赢。


  年,许多域外企业家积极响应市委、市*府的“回归工程”号召,纷纷还乡创业。长乐众多棉纺企业同年新建,工人严重不足,新厂拼工资到老厂挖人,恶性竞争层出不穷,导致大家都没效益。林梅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约请同行业老总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无序竞争不利行业持续发展,必须规范行为。于是,他们分别联系同行,取得一致,于年5月自发成立长乐市棉纺协会,约法八章,平等竞争,互相监督,使本市棉纺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长乐棉纺行业遇到前所未见的“寒冬”。全行业损失惨重,个别银行逼债临门,只要一家企业坚持不住,连锁反映,必将祸延全行业。林梅灼心系全局,主动找市领导一同前往省、市各家银行做工作。他动情地说,长乐棉纺行业困难时,支持巨额贷款好比把棉袄借给企业过冬。林梅灼的诚恳感动了各银行,他们答应坚持正常有收有贷,给全行业巨大鼓舞。长乐棉纺行业在经济危机中没有一家企业裁员,也没有一家关停,当时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长乐棉纺行业从年协会成立到现在,实现了全行业和谐持续发展,互利共赢,其中林梅灼作为行业带头人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今事业有成的林梅灼,总不忘为社会、为慈善公益事业做贡献。


  凡村里修桥铺路等大的建设项目,他总是带头捐资百万;逢年过节,他都出资慰问贫困户,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张扬。他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步把慈善事业范围扩大——资助多名中西部贫困生圆上大学梦;筹资多万元为长乐南山公园建“经纬桥”;筹资万元建设郑和广场……


  他总是说:慈善事业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先富起来后,有责任扶贫济困,回报社会。

(资料整理自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0591-28977777

扫一扫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乐知名纺织企业家与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