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首页 » 问答 » 趋势 » 长乐这些片区的人要发了附详细规划
TUhjnbcbe - 2020/12/11 18:04:00

12月30日,长乐区规划局公布了《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东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中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西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南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滨海新城北部区域新规划

为了落实福州市人民*府专题会议纪要[]号、号纪要精神,科学引导临空经济区用地开发建设,由福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作为业主单位,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滨海新城北部区域,位于长乐国际机场北侧,东临东海,距离福州市区约45公里,交通便捷,生态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西至文松路,南至仙昙路和规划机场第二高速公路、东、北两侧以滨江滨海路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公顷。

二、功能定位

本区是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足规划区自身优势下,融入滨海新城“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发展策略指引下,本区的功能定位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构建智慧、生态的产业园区。

三、规划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15.97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3.4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可容纳人口规模约0.3万人。

四、功能分区

规划布局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即高端制造区、现代物流区和信息服务区。

高端制造区:主要分布在本组团北部,潭湖北路以北、鹏程路两侧区域,重点发展高端纺织材料、纺织装备、人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建立高端装备开发制造体系,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水平。

现代物流区:主要分布在本组团西南部,仙昙路以北、新石壁河以南区域,重点发展现代仓储、航空物流产业。

信息服务区:主要分布在文鹤路以南区域,以网龙智能教育特色小镇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智能教育产业。

五、用地布局

东北组团城乡总用地面积.50公顷,其中,非建设用地面积.08公顷,主要为大鹤林场、石壁山等农林用地及沿海防风林;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11公顷,为分布在鹏程路西侧的公路所用地;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31公顷,占城乡总用地的约84.27%。

城市建设用地方面,以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为主,亦涉及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等其它城市建设用地。

六、景观架构

营造“环山面海,蓝绿串联”的城市绿意空间,以规划范围西侧的旗山、马山,东侧的石壁山、大鹤林场等自然山体作为绿色背景,结合梅文-鹏程路两侧绿带,南北向串联梅花港沿海防风林与大鹤林场;依托新石壁河、山边右支河及其滨水绿地,向西延伸至旗山、马山,向东延伸至石壁山、东海,形成“山海”生态廊道;对接森林城市规划,利用组团内部的石壁山、大鹤林场,形成石壁山森林公园、大鹤森林公园,同时,结合水体、地标等资源,形成两处城市公园;此外,在各产业组团中心,打造社区公园。规划形成“一带双廊、四园多节点”的景观格局。

一带:即梅文-鹏程路沿线的道路景观绿化带;

双廊:即依托新石壁河、山边右支河及其滨水绿地,形成的两条山-海生态廊道;

四园:即石壁山、大鹤等两处森林公园,以及分别位于石壁河下游和网龙智能教育特色小镇中央的两处城市公园;

多节点:即散落在各邻里产居单元中心的邻里公园。

七、三大设施

(1)公共配套设施按上位及相关规划要求,结合本区功能定位,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市*配套支撑体系。公共配套设施配套坚持优先保证*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的原则。对本规划无独立用地控制的公共设施,本规划提出空间位置的引导及建筑规模的控制要求,具体位置由总平阶段确定。规划按“园区及园区以上级-邻里级”三级配置。

(2)本区道路与交通设施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和社会停车场等,用地控制采用实位控制的方式。道路与交通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测算,合理设置;停车设施采用配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的供应体系。

规划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44.66公顷,包括大鹤车辆段、1处公交枢纽站、2处公交首末站及5处社会停车场。

(3)本区公用设施主要有电力、环卫、消防等,用地控制采用实位控制的方式。市*公用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工程量、负荷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约4.47公顷,包括3处变电站、2处消防站、1处圾压缩分类点等

八、“四线”及文物保护单位控制

(1)城市红线,是指城市道路控制线。本规划道路红线按照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五级控制快速路控制。骨干路网为机场第二高速公路,规划红线宽度70米;文松路(机场第二高速公路-潭湖北路段)为结构性主干,红线宽度52米;文松路北段、石旗路、梅文路、鹏程路、潭湖北路为主干路,红线宽度48米。配套路网由次干路和支路组成,次干路包括滨江滨海路、文鹤路、石壁路、仙昙路等组成,规划红线宽度40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22米。

(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规划的绿线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山边左河道、山边右河道、新石壁河、新厝河、青屿河两侧各控制不小于20米的绿化带,大鹤河两侧各控制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其它公园按图则划定的绿线执行。

(3)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包括山边左河道、山边右河道、新厝河为25米,新石壁河为20-30米,青屿河为20米、大鹤河为15米。

(4)城市*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除上文提到的公用设施外,还包括城市*线主要是变电站、消防站、地铁车辆段、公共停车场等。

(5)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规划区内涉及尚未公布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林朱墩大王宫记碑,规划予以“原址保护,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建设”。

临空经济区中部组团新规划

为了落实福州市人民*府专题会议纪要[]号、号纪要精神,科学引导临空经济区用地开发建设,由福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作为业主单位,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中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拥有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资源的滨海新城,是福州东进发展的中枢、南下开拓的门户、也是沿江和沿海两条轴线交汇的核心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规划区位于福州滨海新城北部、临空经济区中部,紧邻长乐国际机场,距离福州市区36km,距长乐市区13km,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为:北至仙昙路,西到文松路,南至长鹏路,东至鹏程路及沿海防风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公顷。

二、功能定位

规划区是临空经济区示范核心区的中心部分,是以居住服务、综合配套、保税物流、高端制造等功能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发展启动区。

发展定位确定为:以发展航空维修制造、航空物流等临空指向性较强的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并提供居住、商业等综合配套服务的临空经济启动示范。

三、规划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33公顷,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9公顷,水域、湿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约.7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4.5万人。

四、规划结构

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三区”的规划结构。

1、“一心”:即央宵山公共服务中心——央宵山以西,为片区提供商业休闲、文教体卫等综合配套的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

2、“三片区”:即央宵山生活配套区、北部高端装备产业区、南部航空维修保税物流先进制造产业区。

央宵山生活配套区——包括湖顺路以北、仙昙路以南,文鹤路、央宵山以西的生活区,结合周边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生活配套区,作为村民安置、生活居住,同时配备有完善的街道级及社区级配套设施,为周边产业人口提供生活服务。

北部高端装备产业区——文鹤路以西、福港路以北,依托原有产业,发展临空高端装备产业。

南部航空维修保税物流先进制造产业区——依托临机场优势,在机场北部规划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物流;临机场西侧在原有产业区基础上对接机场升级为飞机维修功能;同时向西延伸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产业区。

五、用地布局

作为以航空制造、先进制造产业为主的产业片区,规划提出一区两园的用地布局,其中:

位于央宵山西侧的生活配套区,发挥央宵山、马山、麦珠湖等该区域及周边的现状山体、水系环境优势,形成一处街道级生活区,并在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南侧的生活区中部布局商业综合、街道级行*办公、文化设施、体育馆、中心绿地等公共设施,形成启动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两翼的用地考虑到与机场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南北两个产业园区。

规划区中部承接了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东西向的胪峰山-马山-央宵山-大鹤林场-东海的山海廊道,同时通过城市慢道联通了区内规划水系两侧的滨水绿带和城市串珠公园,形成了规划区内丰富的蓝绿系统。

六、空间景观架构

规划形成“一廊、三带、一轴、一心”的空间景观结构。

1、“一廊”:指以结合机场第二高速两侧绿带,向东串联大鹤林场延伸至东海,形成“山海”生态廊道。

2、“三带”:指沿仙昙路、马山路、文鹤路、金潭路绿带将居住生活区与工业区形成有机隔离的绿化带。

3、“一轴”:央宵山居住生活区内将麦珠湖与央宵山利用规划中心公园串联,形成东西方向的城市绿化景观轴。

4、“一心”:央宵山居住生活区内以中心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生活绿心。

七、三大设施

(1)公共配套设施按上位及相关规划要求,结合本区功能定位,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市*配套支撑体系。公共配套设施配套坚持优先保证*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的原则。对本规划无独立用地控制的公共设施,本规划提出空间位置的引导及建筑规模的控制要求,具体位置由项目总平阶段确定。规划按“街道-社区”两级配置。

(2)本片区内道路与交通设施包括公交停保场和社会停车场,用地控制主要采用实位控制和点位控制的方式;公共停车场结合商业、商住、居住地块采用综合开发及结合绿地和经营性用地等设置,设施采用图标控制方式。道路与交通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3)规划公用设施根据相关专项规划及配套标准设置,规划共设置1处公交停保场、3处公交首末站、3处变电站、1处LNG中气站、1处垃圾转运站、1处消防站、2处避灾点等;用地控制主要采用实位控制方式,个别采用图标控制,结合其他用地设置。公用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工程量、负荷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八、“四线”控制

(1)城市红线,是指城市道路控制线。本规划道路红线按照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五级控制。片区内快速路为文松路与机场连接线,红线宽度为70米;结构性主干道和主干道共5条(文松路、长鹏路、鹏程路、文鹤路、金潭路),道路红线控制为52米或48米;次干路红线控制为40米,支路红线控制为22米。

(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规划的绿线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提出充分利用现状山体以及道路与河道沿线绿化景观带,结合绿化空间合理设置体育设施,加强小尺度绿地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

(3)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规划区蓝线主要为河道蓝线,包括大鹤河、文鹤路西侧河道、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南侧河道等。

(4)城市*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除上文提到的公用设施外,还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中的城市公共汽车停保场、社会停车场等用地。

临空经济区南部区域新规划

为了落实福州市人民*府专题会议纪要[]号、号纪要精神,科学引导临空经济区用地开发建设,由福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作为业主单位,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南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南部区域,紧邻现状机场高速,交通便捷;是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临空经济区公共服务重要承载空间。

规划范围为:东至长乐国际机场,南至现状机场高速,西至规划文松路,北至长鹏路,规划范围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本组团是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临空综合服务区、临空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区、特色文化旅游区。

三、规划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15.6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0.59平方公里。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两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

城镇空间发展轴——以文鹤路作为城镇空间发展的重要轴线,功能上串联商业商务区、漳港公园、路顶公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及临空制造业区,形成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

2、一带

山海生态景观带——由龙峰山到东海的景观带,串联龙峰寺、综合服务核心、显应宫等主要节点。

3、两核

湖南综合服务核心——地区级和街道级中心,由商业商务和相应层级公共服务设施组成。

漳港综合服务核心——以商业商务用地和街道级文教体卫设施组成的服务核心。

4、四区

漳港综合配套区——包括龙仙路以南,机场高速以北区域,依托漳港老城区发展,同时配备有完善的街道级及社区级配套设施,为周边产业人口提供生活服务。

湖南综合配套区——包括长鹏路以南,龙峰山以北区域,依托湖南镇区发展,同时配备有完善的地区级、街道级及社区级配套设施,为周边产业人口提供生活服务。

牛山产业集聚区——漳湖路以东,镇安路以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临空先进制造业。

龙峰山生态功能区——依托龙峰山良好的生态基底,作为本组团的自然屏障。

5、多节点

指龙峰寺及周边旅游区、显应宫特色文化区、漳港旧镇中心和牛山产业服务区等节点。

五、用地布局

依托城市向海的推动力,借助便捷的交通、优美的景观,打造高品质滨海宜居区,发展成为滨海生态宜居区。发挥临空区位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和功能,通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临空维修制造、航空物流及临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将规划区建设成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生态型产业园区,成为福州市制造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充分利用滨海资源的吸引力,借助显应宫、龙角峰等资源条件,凭借自身优质的景观资源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等项目,发展成为滨海新城特色度假休闲的目的地。

六、空间景观架构

规划形成“一屏两楔,一廊多带,两核多节点”的景观格局。

一屏:即龙峰山形成的山体屏障;

两楔:即龙峰山-牛山、龙峰山-闽鹏河两个城市绿楔;

一廊:即龙峰山-礁山山海生态廊道;

多带:即依托区内龙峰河、岱屿河、仙岐河、路顶河、石梁河等河道以及两侧滨河绿地构成的滨水景观带。

两核:即由漳港综合服务中心、湖南综合服务中心构成的城市景观核心。

多节点:即依托区内滨河绿化、山体等形成的景观节点。

七、三大设施

(1)公共配套设施按上位及相关规划要求,结合本区功能定位,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市*配套支撑体系。规划按“城市-地区-街道-社区”四级配置。规划

(2)本片区内道路与交通设施包括公交首末站和社会停车场等,用地控制采用实位控制与图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道路与交通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3)规划公用设施根据相关专项规划及配套标准设置,规划共设置2座消防站、1处小压站、2处供水泵站、1处温泉站房、2处渣土受纳场、4处变电站等;用地控制主要采用实位控制方式,个别采用图标控制,结合其他用地设置。公用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工程量、负荷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八、“五线”控制

(1)城市红线,是指城市道路控制线。本规划城市道路红线主要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道、次干路和支路五级控制。规划区内的快速路为机场快速、文松路,断面为60、70m;结构性主干道为长鹏路,断面为52m;一般性主干路为鹏程路、龙仙路、仙岐路、文鹤路、航南路、镇安路,断面为52、48m;次干路为40m;支路为22m、16m、15m(现状)、12m(现状)、9m(现状)。

(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规划的绿线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提出充分利用道路沿线绿化景观带地下空间,结合绿化空间合理设置体育设施,加强小尺度绿地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

(3)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该组团蓝线主要为江河蓝线,包括闽鹏河、沿山河、龙峰河、仙岐河等。

(4)城市*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除上文提到的公用设施外,还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中的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社会停车场等用地。

临空经济区西部组团新规划

为了落实福州市人民*府专题会议纪要[]号、号纪要精神,科学引导临空经济区用地开发建设,由福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作为业主单位,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福州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西部组团(以下简称“西部组团”)位于滨海新城西北部,长乐国际机场以西、机场高速以北、首石山以东、鹤石山以南区域,距离福州市区约35公里。

规划范围东至文松路,南至机场高速、西至东部绕城高速,北侧以自然山体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公顷。

二、功能定位

在落实了规划区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通过对滨海新城发展要求与基地条件的研究,未来将打造成绿色生态-高端制造业产业园区、宜居生活配套组团。

明确规划区的发展目标:

1、绿色生态-高端制造业产业园区

保护生态本底,维护山水格局,打造蓝绿并行,生态怡人的绿色产业园区。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区的临空区位优势,产业进一步升级转型,提升单位面积的地均产值,从单一的纺织业集聚产业特征转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人工智能装备、军民融合装备、高端纺织材料、珠宝加工等新兴产业园区。

2、宜居生活配套组团

设置一定比例的居住功能及相应的社区配套,其中街道级配套结合漳港片区,促进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

三、规划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24公顷,水域、湿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约.61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3公顷。规划居住用地中可容纳居住人口约3.73万人,产业人口人。

四、规划结构

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一轴两心三区多廊”的规划结构。

1、“一轴”:

为省道(峡漳线),作为本区的重要交通发展轴线。

2、“三心”:

结合居住组团设置邻里中心。以商业和绿地作为主要功能。

3、“四区”:

以城市道路以及用地功能划分形成的四个片区,包括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西区、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东区及两个宜居生活配套组团。

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西区:重点发展以军民融合装备、高端纺织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东区:重点发展以高端纺织材料、人工智能装备、高端纺织材料、珠宝加工等新兴产业园区。

宜居生活组团:通过水绿廊道与景观节点的塑造,打造产业园区周边宜居生活组团。

4、“多廊”:

营造“山水呼应、蓝绿串联”的城市绿色空间。通过适当扩大廊道空间,形成不同功能组团间的绿地隔离,同时在。在低洼处扩大蓄水面,形成景观湖面,获得更多的绿色廊道空间,改善环境品质。

五、用地布局

西部组团规划城乡总用地面积.24公顷,其中,非建设用地面积.61公顷,主要为山体、农田、水域用地;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3公顷,占城乡总用地的约77.52%。

城市建设用地方面,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为主,并涉及商业服务业设施、公用设施、绿地与广场等用地。

六、开发容量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2.71公顷,总居住建筑总量.91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62;规划商服设施用地16.85公顷,总建筑面积31.24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85;规划工业仓储用地面积.87公顷,总建筑面积.78,平均容积率1.82。

七、空间景观架构

营造“山水呼应,蓝绿串联”的城市绿意空间,合理利用组团外部的首石山、鹤石山、龙峰山等与组团内部、滨海新城核心区的山水共同构成景观通廊;结合省道两侧绿带,东西串联莲花山及临空经济区南部组团;对接森林城市规划,依托山边河、文松河、莲柄港及其滨水绿地等资源,形成景观核心及节点。规划形成“一轴多廊、双区多节点”的景观格局。

一轴:即依托省道两侧绿带形成的道路景观轴;

多廊:即依托鹤石山—文松河,鹤石山—金江河,鹤石山—莲柄港及首石山—内部山体等形成的多条山-水、山-山景观通廊;

双区:即以一类工业风貌为主的工业风貌区及以居住为主的宜居生活组团;

多节点:即依托内部山体、滨水绿地、街头绿地等,形成的散落在组团内部的景观核心和景观节点。

八、三大设施

规划形成“园区以上级─园区级(街道级)─邻里级(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配套体系。鼓励同一级别、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设施(如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等)集中组合设置。本区的配套街道以上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1处,为城市级的体育中心。

街道级服务设施组要包括2所36班小学,1所48班中学,能满足本区就学需求。组团内其它产业配套职工宿舍的园区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设施,由各产业结合其产业文化、企业特色,配套解决。

本组团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商业设施、体育和公用设施,用地控制全部采用图标控制方式。社区级配套除以上设施外,还包括4所幼儿园。为更好地服务园区,邻里中心采取小集中的形式设置,即邻里级中心结合邻里公共空间集中就近设置,达到服务半径均衡的目的。

规划范围内道路与交通设施包括公交首末站和社会停车场等,用地控制采用实位控制的方式。道路与交通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测算,合理设置;停车设施采用配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的供应体系。

规划区公用设施主要有电力、环卫、消防等设施,用地控制采用实位控制的方式。市*公用设施布局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工程量、负荷等测算,合理分级设置。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约11.77公顷,包括1处水厂、1处变电站、2处环卫设施和1处消防站。

九、“四线”控制

(1)城市红线,是指城市道路控制线,本规划城市道路红线主要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主干道、次干路和支路三级控制。规划区内的快速路为70m和60m;结构性主干道为52m;主干路为52m和48m;次干路为40m;支路为22m。

(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规划的绿线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

河道水系两侧绿地划定标准,按照河道级别宽度划定两侧绿带宽度。道路单侧绿廊:机场高速(规划为快速路)单侧控制30m宽的绿化带,泽竹路(规划为快速路)两侧分别控制25m宽的绿化带;文松路(规划为快速路)单侧控制25米宽的绿化带;省道(规划为主干路)两侧分别控制26m宽的绿化带。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包括滨水公园和邻里公园。

(3)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次规划的城市蓝线主要是江河蓝线:莲柄港、山边河、金江河等。

(4)城市*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除上文提到的公用设施外,还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中的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社会停车场等用地。

消息来源

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长乐微生活综合整理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乐这些片区的人要发了附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