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三大导火索引爆
猝死,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但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的。许多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其实身体已有一定的病变基础,比如潜在血管问题、心脏问题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弹,给它一个导火索就能引爆。这些导火索有哪些呢?第一个导火索:熬夜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是熬夜成自然。大批“00后”“90后”每天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面霜。可是,要保养的,可不只是皮肤。熬夜后,人的身体会疲劳,同时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这时就有可能出现心慌。心慌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心跳加快引起的,医学上讲叫心悸。有时熬夜后,还会感觉心脏咯噔一下,医学上叫早搏。而最严重的情况,是当我们的兴奋性过高时,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可能会出现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而这种心梗,就有可能导致猝死。有研究表明,睡眠在6.5-7.4小时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低于4.5或高于9.5个小时,死亡率会倍增。第二个导火索:酗酒
大量的喝酒会导致心肌严重的损伤,也会引起心率的增快、血压的增高,引起心肌舒张功能的异常,甚至有可能会引发酒精性的心肌病。最严重的是可能增加猝死风险。第三个导火索:情绪激动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不小,容易焦虑,甚至愤怒。在愤怒的过程中,人就可能引发一种心碎综合征的疾病,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发生急性改变。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愤怒的情绪当中的时候,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7倍,而脑卒中的风险则是平时的3.6倍。猝死前有哪些信号?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
如果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可能患了冠心病。心慌、心跳过缓、不明原因的疲乏也是猝死的重要前兆。除此之外,若是出现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的症状,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它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期体检。猝死的克星:AED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它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通过快速电击的方式终止心室颤动,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都能够使用。在庞大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当中,院外抢救生存率约为1%。心源性猝死抢救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因为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死亡,10分钟后,能被抢救回来的人少之又少,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的几率约下降7%-10%。心源性猝死患者应该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所以现场的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是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最有效的办法。上下滑动查看AED使用方法↓
AED使用方法
AED的使用方法可以总结为:一开、二贴、三除颤。首先是“开”:打开AED电源,按下开关按钮,按照AED语音提示指导完成后面操作。
其次是“贴”:将装置中自带的两个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和左乳外下侧,如AED上的图所示。按照提示将电极线插入AED相应插口,AED开始分析心律。接着就是“除颤”:如果AED发出建议电击指令,在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情况下,按下放电键。注意事项
1.若患者出汗较多时,在打开AED后,应擦干胸部皮肤水分,保持皮肤干燥。
2.在AED分析心律过程中,急救人员不得与患者解除,避免影响仪器分析结果。
3.如果AED分析不用除颤时,应继续心肺复苏。
4.若患者有心脏起搏器,两电极板与起搏器之间距离则不应小于2.5厘米。
科普知多D
AED是如何救人的呢?
心脏的跳动节奏由窦房结主导。当心脏电信号异常,就会打乱原本正常的节奏。要让心律重新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心脏进行电除颤。
室颤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相当紊乱,就像发生“暴动“,这时如果给心脏施加一注脉冲电流,仿佛一声令下喝止所有电活动,令心肌细胞去极化,就能结束当下异常的心律,等待窦房结重新发放正常的“指令“。
而这一注关键的脉冲电流,来自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
打开电源,将电极片牢牢地贴在胸前的对应位置,接着,它会自动检测心律,在5~15秒内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并给出语音提示。
电极片一片贴在患者右胸上方、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胸靠外的腋前线。这样,电流就能在两个电极之间流经心脏了。
其实
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科普君提醒大家:
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若是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转载自|广东科普
奉贤科技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