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男,55岁。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心慌心悸1周。
现病史: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心慌心悸,就诊“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房性期前收缩”,辰下:心慌心悸,眠差,口干,身困乏力,二便正常,舌质暗苔少,脉结。
处方:炙甘草汤加减。
生地黄30g炙甘草20g桂枝12g
黄芪20g丹参12g葛根20g
石斛15g山楂20g牡蛎30g(先煎)
鳖甲18g(先煎)炒枣仁15g谷芽12g
麦芽12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
二诊(.11.11):患者诉服药后,心慌心悸、口干较前缓解,眠仍差,半夜易醒,舌质暗苔少,脉结。
处方:炙甘草汤加减。
生地黄30g炙甘草20g桂枝12g
黄芪20g丹参12g葛根20g
石斛15g山楂20g牡蛎30g(先煎)
鳖甲18g(先煎)炒枣仁15g谷芽12g
麦芽12g柏子仁15g珍珠母20g(先煎)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
三诊(.11.18):患者诉药后心慌心悸症状消失,余症皆减,昨日再次就诊“医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故守方同前,续进7剂以固疗效。并嘱勿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处方:炙甘草汤加减。
生地黄30g炙甘草20g桂枝12g
黄芪20g丹参12g葛根20g
石斛15g山楂20g牡蛎30g(先煎)
鳖甲18g(先煎)炒枣仁15g谷芽12g
麦芽12g柏子仁15g珍珠母20g(先煎)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
门诊随访,药后诸症皆失,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乃气阴两虚,心阳不振,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之证。心阳虚不振,鼓动血脉无力,加之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脉气不相接续,故见脉结;心主血脉,赖阳气以温煦、阴血以滋养,阴血不足,心体失养,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见心慌心悸;心主神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阳不入阴,故见眠差,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阴血不足,心阳不振,气虚血液周流不畅,机体失养故见身困乏力;心开窍于舌,心阴阳不足,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舌,故见舌暗;阴血不足,津液亏少,津不上润,故见口干。
张师治以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生津,方投炙甘草汤加减。《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张师仿炙甘草汤之意,针对本案患者的具体病机进行加减化裁,方中炙甘草味甘能补,补中益气,以充气血之源,且《名医别录》谓其能:“通经脉,利血气”,故为主药,用以益气复脉;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炙甘草气血双补,充盈血脉,《名医别录》谓其能“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黄芪健脾补气,助炙甘草以加强补气之功;谷芽、麦芽、山楂,健胃消食,行气散瘀,以助脾胃化生气血;桂枝辛甘温通,可温心阳,通血脉,合炙甘草辛甘化阳,温通一身血脉;丹参入心经,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故《妇人明理论》云“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葛根、石斛益胃养阴,生津止渴,助生地滋阴补液;牡蛎、鳖甲重镇安神,潜阳补阴;炒枣仁补肝宁心,补母生子,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则气阴得补,心阳得通,心血得养,心神得宁。
二诊时患者心慌心悸、口干明显减轻,眠仍差,半夜易醒,故加柏子仁、珍珠母以加强养心、重镇、安神之力。
三诊时心慌心悸症状消失,余症皆减,复查心电图示心律恢复正常,脉结消失,故守方续进以固疗效。药后疾病痊愈,未再复发。
西医认为非频发的,并且心脏无器质性病变的房性早搏一般无需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因心慌心悸、疲乏等症状备受困扰。但是中医能防微杜渐,未病先防,炙甘草汤能使异常心律恢复正常,故又名复脉汤,对于早期的房性早搏并且临床症状显著的患者,如能辨证准确,大胆投用,疗效必佳。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