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股权融资方式大盘点
近几年,随着政策对创新的鼓励和资本的大力支持,很多创业者拿着起步资金便加入了创业大潮,但起步容易,持续发展的资金注入则是难上加难。当然,资金的需求不仅仅针对
Biotech公司,BioPharma也不例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盘点创新药企在一二级市场的股权融资方式。
1、拿身份、拿奖项、拿项目融资
国千专家、省百人才,全国生物医药行业比赛冠军、重大专项支持项目等等,这些身份、奖项和项目支撑计划都是创业者们拿到第一桶金的最优路径,也许就是因为如此,部分创业者形成了钱比较容易获得的错觉,扩招团队、布局管线,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了今天大家扎堆研发同质化产品的盛况。
2、骑虎难下,为了融资,拿身家对赌,全国各地建分部
项目推进不达预期,临床数据越往后走越没有优势,投资人决策迟疑,签对赌,拿身家做兜底,只为换来新一轮融资。另外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物医疗产业,政府“带资”招商和产业基金返投的不成文规定,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拿到融资,不得不接受异地建车间、甚至搬迁总部的要求!迁了能拿到资金倒也算幸运,折腾几年分文未得的也不在少数。
3、提前出让权益,结盟产业资本
多数Biotech公司目前还没有产品上市,对于销售团队、产能保证方面还存在不足,完全靠自己组建,资金和经验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战,而产业资本在这方面刚好具有优势,但在创新方面有所不足,所以产业资本跟创新药企的结合变得更具吸引力,当然这中间的纽带就是股权投资,用股权资金换取创新药企管线中某些产品的未来销售权益,小编觉得这是不错的方式,也极有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4、资本敏锐,全面License—in管线,快速达标上市
手握巨资,资本“攒局”快速打造豪华团队+明星项目组合,趁势推动估值一路上扬,并借港股和科创板等对未盈利生物医疗企业可以上市的政策东风迅速IPO。云顶光耀、德琪医药便是典型代表。
5、抱团合并,突击上市
体量小了,管线窄了,产业链不完善都没有问题,大家抱团合并,快速催肥,这些都不是事儿。最近港股递交材料的好几家企业,在谋划上市前期均进行了两两合并,到底是为了长远考虑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还是抱团催肥上市,突击IPO,很难说清楚。典型代表有归创通桥、创盛集团,但小编得提醒,中国企业的合并后遗症真是不少。
看完了一级市场,我们再来看看二极市场的融资。实话讲,上市公司再募资方式相对还是有限,但再怎么有限,也难不到这些呼风唤雨的大咖们,特别是在政策的运用上简直是炉火纯青。
6、分拆上市
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该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导上市公司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而现实却是上市公司又多了一次募资机会,截至年3月15日,A股生物医疗上市公司分拆A股上市共10家,位居所有行业之首,而众所周知,全球生物医疗行业大企业的发展路径均是收购为主,合并为主,而非大肆拆分。
7、孵化子公司单独融资
孵化子公司单独对外融资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微创医疗,近二年除了拆分心脉医疗和心通医疗单独上市外,子公司微创心律管理、微创骨科、微创电生理、微创医疗机器人分别获得多轮融资。除此之外,还有药明康德的药明巨诺、香雪制药的香雪生命科学、华海制药的华奥泰等等。
8、参与并购基金,放大资金杠杆
医药上市公司做为并购的主要参与方,越来越受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追捧,两者的结合往往是通过并购基金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只需要出缴部分资金,便可放大数倍或数十倍的资金量来提前布局或锁定未来的潜在并购标的。如果运用得当,上市公司真是能做到花参与各方的钱为自己办事,最终为利益各方谋福利。
9、多地上市
截至年4月10,同时在A+H股上市的生物医疗企业如下:
正在排队审核的还有贝达药业和百奥泰赴香港的上市、百济神州赴科创板的上市等。
多地上市,除了能够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和企业的品牌曝光度以外,最最核心的就是能够再募集一次资金。
结语:总体来看,长周期的投入属性,让生物医疗行业的创新越来越离不开烧钱的过程,从天使轮到上市,再到多地上市,拆分上市,募资方式的更新迭代从未停止,研发科学家的资本技能越来越熟练,但所有的资金最终都会演变成管线的推进,故事讲得再好,终有一天研发结果也会出现,是顺理成章的获批,迎来产品上市后的大丰收,还是临床失败,前期投入的全军覆没,越来越多的结果会在最近几年一一揭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文章:
终究是梦一场:复盘张孝清与上市公司百花村的恩爱情仇
赛升药业:耗资十亿也买不回一个锦绣前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