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可转债估值已回升到近两年高位,总体来说,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且相比海外发达国家,中国在货币财政政策方面可操作的空间仍然比较大,当前依然可以重点把握配置可转债资产的投资时机。
从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虽然在参与可转债交易,但对一些基本知识并未充分掌握,如果交易边界仅限打新尚可,若是去市场上直接买卖,将面临更大风险——
告别无脑打新、无脑交易,我们需要多多聆听业内资深人士的解读和介绍,比如这期。
——第一财经广播记者王俊稷
可转债市场,最近有点火。
还记得8月10日——对A股投资者来说,那似乎那是个“平淡无奇”的交易日;而转债市场却是热闹非凡:因为涨幅过大,可转债一个接一个地“熔断”,全日“熔断”阵营居然达到了11只,有16只转债的全日涨幅超过10%。
细细看,被“熔断”的转债中,有2只是首日上市的新债,其余9只则是老面孔。目前正在交易的只转债当中,有18只现价超过元/张,其中英科转债则更是突破元/张——成为了史上最贵的可转债……
纵观年,可转债市场表现有点让人“转不开眼”:仅七个月内就发行了只债项,市值规模也已经超过了惊人的.79亿。从年初单日翻倍和数倍换手率品种迭出;到第三季度中英科“C位出道”,这一小众市场为什么能从边缘走向焦点?该如何建立投资和研究体系,未来的机会又在哪?在实际投资前,这些都是投资者们迫切需要知道的论题。
本周末,《财智讲堂》特邀三位嘉宾,他们是——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左大勇
海通证券固收四部业务总监、研究员茅利伟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业务总部副总经理、二部总经理陶晶波
让我们跟随三位业内人士,从卖方、买方、以及一级市场发行等不同视角,探寻可能来自债市前沿的热点变化与投资策略。
“我们认识的可转债市场”
买卖之前,我们总要问一句:这是什么?我需要吗?买多少呢?
对于可转债来说,也是一样。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左大勇说,从卖方立场来看,可转债就是一种“普通债券+转股期权组成的融资工具”,比如A股转债,可以算入“权益融资工具”种类之中:
“相较普通债券,可转债有附加的转股条款,在转股条款的基础上,还存在下修、赎回、回售等条款,使得可转债增加了条款博弈等盈利模式。既然附加了这么多其他属性,相比普通公司债而言,可转债的票息要明显更低,且采取累进模式,明显推迟了可能的现金流压力,当然如何顺利转股,靠后的偏高的利息并不会支付。”
左大勇说,相比定增理财,转债在定价方面“对上市公司更有优势”,但其本身是债券,转股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对投资者而言,定增虽有折价,但普通投资者只能间接参与,转债则可以直接参与。而且向下有底的模式,更适合对回撤承受力不强的投资者。”
可转债具备哪些投资“优缺点”呢?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业务总部副总经理、二部总经理陶晶波说,从从实际市场运作现状来看,目前,可转债的发行量相比各板块股票来其实要小得多,因此,流动性也相对更为有限: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从股权稀释节奏来讲,可转债稀释股本的节奏较为平缓,定增后的股本扩张虽然不会造成对股票市场的即期扩容,但会立即摊薄每股收益,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业绩压力,而可转债的发行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减轻企业业绩压力。”
陶晶波说,从行业上来看,保险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偏好发行可转债;从财务指标上来看,资产负债率较低、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高的上市公司更偏好发行可转债;从股东减持意愿来看,股东减持意愿高的上市公司更偏好发行可转债——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债作为近期资本市场比较热门和创新的投资品种,相较于股票而言,我认为它先天的优势在于兼具股债双重属性,具有天然的抗跌性。在股市下跌时可持有债券获取利息收益,在股市上涨时可以行使转股权利获取正股收益,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配置效果。”
陶晶波指出,可转债不足之处在于持有人要承担一定的股价波动风险,例如,当股价上涨时,由于可转债规定发行结束后6个月内方可行使转股权利,在此期限内若市场行情持续火爆,则投资者可能面临“踏空”正股行情的风险,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
入市有风险,风险有哪些?
谈到“转债风险”,海通证券固收四部业务总监、研究员茅利伟告诉大家,目前看来,“风险”主要可能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当正股下跌,转债价格可能同步下跌:
“就普通投资者而言,遇到最多的是第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属于正股的伴生风险,也就是体现转债股性的部分。尤其是转债价格越高,那么伴随正股下跌的相关系数越大,另外由于转债没有涨跌幅限制,如果正股跌停,那么转债的当日跌幅很可能超过正股。”
二,由于转债溢价率的变化(这里主要指溢价率压缩)导致的转债价格下跌风险:
第二种风险是转债特有的一种风险,这里需要理清一个概念:“转债的转股溢价率的高低,可以等同于市场对于正股未来涨跌幅的预期”——虽然溢价率多数时候为正,但对于未进入转股期的高价转债来说,有时候会出现“负溢价”——即尚未进入转股期的转债,无法通过转股卖出来锁定收益,但同时“担忧处于高位的正股后期会有回调的风险”,因此,便产生了“负溢价”。
茅利伟说,“溢价率呈现出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从整体性角度,我们习惯用溢价率中位数这个指标,它体现着整体的‘溢价率水平’。通常来说,转债溢价率会随着股市的情绪高涨——一旦市场情绪回落,转债整体溢价率也会回落,尤其股票市场震荡的时候,转债溢价压缩会时的转债风险进一步加大。个体差异则是因为市场对于不同转债的正股预期不同。”
三,转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发生变化,导致债券本身的信用风险增大:
茅利伟解释说,在这个层面,由于转债可以转股的特性,转债的信用风险整体要小于同等评级的普通信用债——但是随着转债市场的扩容和发行门坎的降低,这种风险在不断的增加。
“这种风险一旦出现,对于转债投资者而言可能面临的单券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但总体而言,通过专业的研究和筛选,转债投资的整体风险还是要小于权益的风险。因此对于缺乏转债投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转债基金投资,可以降低相关方面的风险。”
可转债市场的未来会缩水吗?
随着今年再融资新规靴子落地,上市公司定增迎来了更多便利,企业再融资限制和条件被大幅放宽,政策惠及面贯穿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对此,左大勇表示,随着权益融资的繁荣,可转债未来仍有望大发展,而且审批流程可能从简和加快,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增加空间:
“未来科创板转债也大概率能放开。另外,除了传统转债外,可交换债和定向可转债也是重要发展方向。这些新品种有望与传统转债相互配合,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诚然,自核准制到注册制,再到最近的再融资新规,一系列政策的“松绑”对一级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风头之下,上市公司是否会在再融资环节“持续换挡”,而可转债市场又是否可能面临“缩水”、“减量”的前景?陶晶波说,在这方面,投资者不需要太过担心:
“总体来说,对于上市公司个体而言,可能会在定增与可转债这两种融资方式之间根据自身条件做一个选择,但是,注册制的实施、政策的松绑带来的是做大‘整块蛋糕’——在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股市行情的延续有望推动转债及定增市场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可转债的一级发行,我个人仍持乐观态度。”
陶晶波表示,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新规下可转债发行家数并未明显下降,发行规模“也未见明显萎缩”,可见,在我国目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多样化投融资结构“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而转债作为股债混合型创新融资品种,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那么,上市公司在什么时候会“优选”可转债?
茅利伟告诉大家,其实,相较于定增,转债融资“在一些方面更有优势一些”:
首先,转债在选择转股价格(相当于定增中的增发价)企业更有议价能力——定增普遍折价发行,而转债一般都是溢价(或者平价)发行,鲜有折价发行。
其次,对于财务状况较好的发行人而言,如果没有能够顺利转股,也可以选择到期赎回——从融资成本角度,目前,转债的融资成本要低于普通债券很多,因此,投资人也需要考虑,从一个“低利率融资工具”的角度定位对其购买和经营的时机。
第三,定增普遍要找机构投资落实操作,因此,定增的认购方相对难找。而转债普遍不需要寻找认购方,目前转债一级打新热情高涨,转债的发行基本不用担心认购不足的情形。
“转债作为一种较好的融资手段,实际上和定增和普通债券并不相冲突。很多企业会同时选择包括转债在内的多种融资工具同时增厚公司资本。而对于自身发展比较有信心的企业,对转债这一融资工具尤为青睐——目前好多上市公司已经累计发行转债二期以上。”
茅利伟表示,年以来,转债的发行门坎降低了很多,有更多主体可以发行转债。另外,随着IPO的提速和注册制改革,未来上市公司数量也大大增加,可以预见,可发行转债的主体会进一步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也会积极寻求灵活的转债方式来增强公司资本,未来的转债市场,还会继续扩容,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
作者:唐漪薇编辑:李昂监制:魏雪雯、王俊稷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