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指的是一定区间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其涵盖的资产范围包括金融机构的贷款、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及金融市场的债券、股票融资等。
金融机构贷款:
(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
金融机构表外业务:
(1)委托贷款
(2)信托贷款
(3)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金融市场的债券:
(1)企业债券
(2)政府债券
股票融资: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变大,说明实体经济从金融机构融到的钱越多,利于社会生产,也自然会有更多热钱在社会流动,反之则代表社会生产增速相对萎缩,市场热钱变少。这个数据最好的情况是温和增长。若是增长过快,则市场容易虚胖,引发通胀;若是萎缩过大,则会导致社会生产的衰退。
之前我们讲解M2数据的时候说过,M2是社会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指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若是M2增长,则意味着央行放水,市场上热钱变多,资产价格会被推升;反之则代表市场上闹钱慌,容易引发通缩。(《M2增加,意味着什么?》)
看起来M2和社会融资规模所反映的现象相似,那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统计范围不同。社会融资规模如上面说的,统计的是市场所有的金融机构,而M2只统计金融机构里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等)。相较而言,M2的统计范围更小。
其次是统计对象不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并不计算在内。而M2则与之不同,把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也计算在内。这个区别在降杠杆的时候特别明显:原来银行给其他金融机构放款产生了大量M2,降杠杆之后M2大量减少,但由于社会融资规模本身并不把这类融资计算在内,因而银行降杠杆的时候社会融资规模没有受到影响。
从会计的角度看,社会融资规模从金融机构资产方进行统计,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资产方;而M2则从金融体系的负债方进行统计,代表金融体系的负债方。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兼具总量和结构两方面信息,而M2只是总量指标,不能体现内部结构。前者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后者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向社会提供的流动性情况,体现的是全社会的购买力水平。
因此,这两个数据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相互补充,互为印证。
阿山复盘(全网同名),一个讲武德的金融人。践行基本面选股+技术面择时的逻辑,挑选好行业龙头或基本面拐点个股进行中长线的高抛低吸,追求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收益。
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观点进行操作,风险自负。
财神爷喊你点在看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