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制作:高志刚尤霏霏制图
今年以来,银行融资已经超过2万亿元,扣除存续债券到期偿还量后,全年净融资预计超过万亿元。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从各项数据来看,今年银行补血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再融资(IPO、定增、配股、可转债)十分活跃,已实施规模超过亿元,为去年三倍以上,而披露预案的拟融资规模也有亿元。
在当前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之下,银行如此大规模融资的原因有二:一是受疫情、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同时又要加快资产投放,银行通过内源性资本(利润留存)补充能力有限;二是受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框架(中国版TLAC)影响等,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承压。
市场分析师人士预计,年银行仍会保持相当大规模的融资体量。
再融资活跃可转债最受青睐
银行补充资本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源性补资本,主要是通过利润留存;另一种是外源性方式,主要包括IPO、定增、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其他资本补充工具,例如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可以补充一级资本。
从年银行补血情况来看,再融资最为活跃。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上市银行通过IPO、定增、配股、可转债四种方式,全年合计募资约为亿元,占比分别为11%、28%、19%、42%。同时,已披露预案待实施的再融资规模也有亿元,其中,可转债发行热度不减,规模达亿元,配股融资达亿元。
上市银行如今最青睐通过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原因无他发行难度较低、风险较小、市场窗口期较好,发行成本也比较低。不过,通过可转债的方式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转股后才能补充资本。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12月20日,银行存续可转债共14只,余额为亿元,占全市场可转债余额比例达到34%,远超其他行业。
要转股就需要股价表现比较好,否则过程可能会特别长。招商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廖志明解释,如果强制转股也需要股价明显上涨来支撑。
今年,配股也在沉寂7年后重现江湖。这种方式对部分估值相对偏低的银行而言,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有效手段。去年,江苏银行率先配股并成功实施,紧跟其后的宁波银行也已实施完毕,青岛银行、浙商银行目前还在路上。
债券类补充资本工具常态化
在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中,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毫无疑问已经实现常态化发行。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年至今,银行发行只二级资本债,规模为1.24万亿元;永续债62只,规模为亿元。扣除存续债券到期偿还量后,净发行量大约为亿元至亿元。
二级资本债的核心优势在于发行便利,成本较低,近年来发行数量持续井喷,最近还频现大单。工商银行12月6日披露称,该行已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永续债是指无固定期限债券,于年正式开闸,发行也十分活跃。三年来,永续债的发行量基本持平,发行人主要以中小银行为主,当然,大行和股份行也在积极参与其中,且发行节奏较快。12月8日,招商银行完成亿元永续债发行,而这只债券11月25日才获批发行。
还有一种专门针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融资工具地方专项债,今年的发行规模为亿元。地方中小银行专项债是由财政部去年下发,额度合计亿元,定向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
核心一级资本承压明显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保持较快资产投放,亟须补资本充实钱袋子。
近两年,银行通过利润留存补资本的能力有限。根据东亚前海证券分析师王刚测算,今年10月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9.23%,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总资产投放速度加快,风险资产消耗带来资本补充压力,RWA(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持续快于净利润同比增速,商业银行通过留存收益补充内源性资本承压。
受访人士表示,目前来看,银行面临的核心一级资本压力明显。Wind统计显示,截至年9月末,在41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5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减少;有11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警戒值徘徊,无锡银行、青岛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35%、8.41%、8.45%、8.34%。
有不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廖志明认为,特别是今年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落地,以及监管部门发布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19家银行在名单内,被分为五组,每组有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这都需要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对银行资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这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有一定提升压力。
这解释了银行今年为何再融资活跃,也解释了今年11月以来的融资活动中,为何系统重要性银行融资相当活跃例如,二级资本债市场本来是中小银行的主阵地,最近却出现大行身影。
廖志明表示,债权类资本补充工具未来几年发行量都会比较大,预计每年的净发行量可能会在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