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什么是融资融券业务历经11年发展,现状如
TUhjnbcbe - 2022/11/29 21:14:00

从年底深圳中小板市场开通融资融券业务到现在已经发展了11年,两融业务旨在通过投资者对未来股票价格的判断来买空卖空标的股票以及获得收益,由于其具有杠杆性和投资引领性的特点,两融业务必然也会对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性造成影响。

理论上两融业务有稳定市场、促进交易量的功能,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恰逢年9月底融资融券第四次扩容结束后即迎来年至年我国股市巨幅震荡的四年,融资融券业务到底是促进或者抑制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性已经是争议问题。

这个问题至今存在,但我们需要先来看当下融资融劵业务的发展现状。

融资融券业务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融资融券业务的内涵

融资融券业务,又称为证券信用交易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出借资金用以购买可以进行融资业务的上市公司企业股票或者出借上市公司在证券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质押的证券给投资者卖出,同时收取一定交易费用以及担保物的证券业务。

也就是说,相对于现货交易而言,融资融券业务就是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证券,向证券公司或相关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或者股票来进行股票交易。

融资融券业务可具体细分为融资买空业务和融券卖空业务;融资买空业务是金融机构给证券公司或者投资者给予的资金融出和证券供给;融券卖空业务是证券公司将资金和证券融出给投资者。

融资买空业务现已成为国内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尤其在年6月前我国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背景下,许多投资者看好股票市场未来走势,投资者接连开通信用证券账户,投资者的数量以及融资额呈现“井喷”式激增。

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融资净买入额不断快速提升,许多证券公司连续松绑并展开融资业务,股票市场融资余额以及融资交易额不断创新高。

融券业务又称保证金卖空交易业务,指投资者在看空证券行情背景下,持有少量可融券公司的少量股票或没有改公司股票的情况下,同时向证券公司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借入该看沽公司的证券并在证券市场上抛售的信用交易业务。

进行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卖出相关证券所得的资金需存入指定的证券账户。

我国现阶段的融券业务与融资业务相比,融券业务量较少,融券余额较低,因此融券业务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国内证券市场可进行融券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标的较少、证券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所持券源较少,同时还和现有标的股票具有大盘股、波动性太小等特征。

根据投资者进行融券卖空的形式和目的,卖空交易可分为两类:

a.投机性卖空。

大多数投资者进行融券卖空业务的目的就是预期某种股票将下跌,手中持有少量或没有该看沽股票需借入证券在价高点卖出,在下跌后再买入还券来赚取一定的差价。

b.对冲性卖空。

这种情况是投资者持有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被看空,因此投资者提前买空该股票以避免对投资组合收益造成影响。

(2)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

融资融券交易是现阶段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并且两融业务对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证券市场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两融业务的主要特点如下:

杠杆性。

杠杆性是两融交易业务的最大特点,由于融资融券的交易机制是以授信为基础,通过从证券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或者有价证券,由于都是通过质押信用借入资产因而会提高投资的杠杆比率。

但是杠杆和投资风险成正比,杠杆越大投资者需要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双重信用性。

投资者是在自身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情况下,向证券公司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或股票证券是以投资者信用条件为参考依据的,这是证券公司或相关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形成的第一重信用关系。

此外,证券公司或者相关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和有价证券是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借入相关证券,因此,资金和证券借贷证券金融公司之间形成第二重信用关系,如果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受到亏损,借出资金和证券的证券金融公司也会受到连带责任,对证券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也受到影响。

宏观可调控性。

两融业务的主要特征也是现货交易为基础,但投资者需要在缴纳一部分保证金。这就为监管层把控现货的交割风险,提供了监管的方式。

因此,监管层可以通过调节保证金比例、强制交割和平仓机制来调控资本市场。连通市场性。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中介交易机制,与货币市场主要参与者银行类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主要参与者证券公司类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让两个市场之间的资本互融互通,从而整体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高门槛性。

融资融券业务虽然建立在普通的证券信用账户上,但是进行投资者有着严格的风险评价机制,投资者需要满足一定的交易经验以及有足够的交易金额、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参与两融交易。

(3)融资融券业务的功能

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证券市场起到的作用,融资融券业务对我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两融业务的杠杆性和可调控性,其衍生出来主要有如下三点职能及作用:

第一、稳定市场职能。

在以前的“单边交易”的市场中,投资者只能通过买入证券等待上涨再卖出来赚取差价,很难抑制证券市场的暴涨暴跌因而偏离正常的股价,证券市场的股票极易发生供给失衡现象。

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改变了这一状况,投资者可以借入股票看空市场,缓解证券市场的股票供给紧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第二、价格发现职能。

理论上讲,两融业务有利于股票的价格发现,让理性投资者能评估好的股票的价值,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内进行证券交易,使得股价围绕在自身价值周围小范围波动,更加趋近于合理的价格。

第三、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职能。

流动性也是衡量市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融资融券业务可以将资金和证券更多地引入证券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的活力,使得证券市场的交易量增大,证券的换手率也会水涨船高,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性增强。

第四、套期保值职能。

两融业务的交易方式也决定了两融业务交易可以规避市场的风险,使得投资者根据自身理性的判断有更多的的投资选择,其中就包括持有该金融产品的衍生产品共同操作,或是对投资组合中股票看沽,都可以进行反向操作来保障资产的收益率,因此来减少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及时做到风险防范和管理。

由此看来两融业务的杠杆性是买空卖空的主要特性,理论上所有功能都从该性质上发展而来,但实际是否能起到如上职能还需要实务部门以及科研部门进一步探讨。

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模式

从全世界的资本市场看来,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证券交易特征与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相同,各国(地区)也会结合自身具体的信用发展程度和金融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交易模式。目前全球上主要存在如下三种融资融券业务模式:

(1)分散授信模式。

分守信模式是美国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该市场化模式是以健全且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背景,同时要求证券金融机构要有足够的自发性。

这就是符合两融业务中的双重信用性的特征,投资者从证券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借入资本和证券,而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再向资本市场借入资本。

其主要特点是:高度市场化,参与主体广泛;融资融券的来源十分广泛;各金融机构之间联系紧密;投资者较为理性且信用较好;监管法律规则完善。

(2)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单轨制融资融券业务模式主要通过监管机构设立有特殊权利的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交易商,统一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以及证券借贷服务,当证券公司及相关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源不足时,其职能向该特定的证券公司申请资金或证券,无法向资本市场中其他金融机构申请。

其主要特点是:高度垄断性;政策目的性;操作层级分明;统一性;非广泛性。

(3)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集中授信模式是建立在单轨制基础上的,与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相比,在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下证券公司既可以向交易者提供融资融券业务,也可以将资金以及有价证券借出。

其主要特征是:证券金融机构的非垄断性;资本市场联系紧密性;融资融券规模的严重不平衡。

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高速发展的新兴阶段,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目存在以下三种发展状态:

第一,投资者的理性程度偏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处于新兴阶段,投资者的素质也是需要一个阶段提升,因此在我国易造成盲目跟风等不理性投资者表现。

第二,金融市场整体不发达,由于过度分业经营资本业务,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联系不紧密,金融公司职能发展不健全。

第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创新能力较弱。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上类似于利率管理、汇率管理、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等管制较多,但是金融机构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在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情形下,我国采用证券公司对投资者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并可由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提供定向转融通服务的“集中化、单轨制”业务模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融资融券业务历经11年发展,现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