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晨光王鑫
编辑
江怡曼
17月27日,资本市场迎来首批精选层企业挂牌一周年。32家挂牌满一年的新三板精选层公司的转板上市即将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近期沪深交易所均发布了转板上市配套规则,顺利推进精选层挂牌公司向科创板和创业板转板。即将走上转板道路的公司未来走势如何?
58家精选层公司涵盖2个行业,创新、新兴战略特色突出
年7月27日,首批新三板精选层企业上市。此后陆续有公司登上精选层。
数据显示,截至年7月23日,新三板存量挂牌公司家,中小企业占比9%。精选层58家公司均在新三板挂牌三年以上,股东人数中值从挂牌时的13人增至1.3万人,涉及2个行业大类,集中在软件信息、医药制造、装备制造及民生细分领域。
从发展逻辑上来看,为了匹配中小企业成长规律,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而增设精选层,从而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三层次架构。其中,基础层侧重规范、创新层侧重培育、精选层对标交易所市场,各层通过升降层机制有序衔接。
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李美岑认为,新三板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中国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企业可能暂时不满足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和沪深主板要求,或者暂时没有登陆意愿,但具备一定的股权融资条件和需求。
年,精选层公司营收和净利分别同比增长11.7%和20.22%;净资产收益率达13.8%,高出挂牌公司整体7.28个百分点,媲美上市公司水平,设立一年来,精选层融资和交易额分别占新三板的38.67%和1.62%。
截至年7月23日,精选层累计申报企业家,共58家公司完成公开发行并晋层,合计融资.55亿元,总市值.91亿元。其中,58家精选层公司中,民营企业52家,占比89.66%;中小型企业5家,占比77.59%。
而从所处的行业情况和公司质地来观察,创新和新兴战略是精选层公司的突出关键词。
据统计,58家精选层公司涵盖2个行业大类,集中在软件信息、医药制造、计算机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科技创新与民生结合的细分领域。其中,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87.93%,近三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超五成公司入选小巨人、专精特新或其备选名单。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进入精选层。
此外,精选层公司年平均研发投入.73万元,平均研发强度.61%,高于创新层公司1.97个百分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新三板本质上是一个孵化平台,它为沪深交易所提供了上市资源。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新三板已经有多家公司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证明了新三板是培育孵化上市资源的地方。
募资金额高、交投活跃,精选层板块带动效应明显
从融资额度上来看,精选层具备明显优势。
数据显示,58家精选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累计募资.55亿元,平均每家2.1亿元。这58家公司均在新三板挂牌三年以上,挂牌后平均每家公司已通过定向发行融资1.39亿元。
董登新表示,从精选层到沪深交易所有两个通道。一个是通过普通IPO通道,即通过IPO排队去接受审核,到证监会注册上市。
他认为,普通IPO通道,相对而言,整套流程成本比较高。“一旦IPO闯关失败的话,那这家公司IPO申请工作的投入可能就打了水漂。但是作为在新三板挂牌逐渐升级到精选层再转板上市到沪深交易所,这一途径成本较低。这也是精选层在制度上的进步之处。”
一旦登陆精选层,公司整体的估值也会发生变化。数据显示,精选层平均发行市盈率26.3倍,较公司在创新层时估值明显上升。与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初步形成差异化估值梯度。
目前58家精选层公司公开发行市盈率最高为90.3倍,最低为10.28倍。其中,26家公司配备了超额配售选择权,为境内资本市场积累了有效的市场化股价稳定经验。
此外,精选层整体的交投也十分活跃。年精选层(7月27日开市后至年底)共成交金额.89亿元,占全市场全年成交总额的21.16%。
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十分高涨。截至年7月23日,全市场合格投资者超万户,是年年末的7.3倍。58只精选层股票网上超额认购倍数平均为倍;1只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认购1.82亿股,获配股数占比均值为18.10%。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指出,分层制度对新三板生态的改变,直观体现便是新三板依托分层形成了企业梯队,一方面降低了投资者门槛,开放了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便捷渠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参与度,盘活整个市场。
另一方面,三层次的市场结构设计和精选层转板机制,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本路径选择,挂牌企业向上发展的动力显著提升。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精选层自身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带动了新三板整体发展。精选层推出以来,新三板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