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喜相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提交招股书,在接连两次失败后,第三次冲击港股IPO。年喜相逢在新三板上市,而短短一年时间后,选择了主动终止挂牌。年获得浙文互联战略投资,年得到国投万和及滴滴的数亿人民币投资,年首次港交所递表,年二次递表,年第三次尝试。从时间线上来看,喜相逢的上市规划比较清晰,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港交所的门比想象中的难敲。
在数次IPO失败之后,喜相逢的资金压力和业务转型压力凸显,在没有新的投资进来的情况下,根据招股书数据,只能通过自有资金及银行及其他借贷拨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而尽快上市融资或许是最优解。资产负债率堪比房地产行业
从融资情况来看,自年11月之后,喜相逢便没有对外公开的融资消息,从其招股书来看,-年4月末,喜相逢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平均结余分别为7.07亿元、9.69亿元、10.53亿元和10.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9%、90%、%和%,其资金压力可见一斑。这对身处资本高度密集的汽车租赁行业的喜相逢而已,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据《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融资租赁公司杠杆倍数不得超过8倍,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实力直接影响公司租赁业务规模的上限。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喜相逢集团注册资本为3.9亿人民币,从联合资信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喜相逢的资本实力整体排名靠后,整体发展及抗风险能力并不突出。
更可怕的是,喜相逢招股书显示,截至年至年4月30日,其总借款分别为9.7亿元、13亿元、12亿元和11亿元,同期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63.2%、75.9%、74%和73.2%。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研究员刘伟曾透露,年房企平均负债率超80%,喜相逢基本上是没有房地产企业的命,却得了房地产企业的病。几个因素叠加起来,让喜相逢的资金上的处境不容乐观。
业务风险如影随形潜在竞争形势加剧喜相逢主营业务汽车融资租赁服务,通过自营店及汽车代理商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备有存货的汽车。汽车融资租赁与传统金融贷款购车不同的是,它是把汽车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顾客以长期租赁的方式获得车辆的使用权,之后逐月支付租金。待租赁期满后,顾客可以选择按照车辆残值购买该车辆,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原本不具备购车能力的潜在客户,转换成为真实的消费者,大都打着“零首付购新车”的宣传口号。
按照传统贷款购车方式无法买车的消费者,在融资租赁的模式下就符合要求。市场需求和规模一下变得巨大,大部分经营性租赁公司都开展了融资租赁的业务。喜相逢也意识到汽车融资行业的商机,自年开始将业务模式的重心转放在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汽车。
喜相逢网站上还能看到下面的文案:“1、海量现车保有量,购车大约29分钟可提;2、爆款首付低至元;3、多款热销车型可选,全面满足买车需求;4、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银行卡即可申请,手续简单,轻松办理;5、审核门槛低,通过率高,速度快,轻松成为有车一族。”在业务量提升的同时,融资租赁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来源也与上面的宣传相对应,库存、SKU、现金流、审核、还款能力……
喜相逢的主要业务重心二线及以下城市,而未来不可避免的会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城市,融资租赁的目标群体天然的聚集于三线以下城市。数据也显示,新车及二手车系列之零售汽车融资租赁服务贷款量年至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2.8%。
对于融资租赁资格及金融情况的审核过于宽松,对个人征信等的核实力度远远低于传统的贷款购车。融资租赁的门槛极低,带来的是喜相逢的风险控制难题。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仅公告出来的司法案件就多达件,其中被告身份占比93%,维权成本高企。顾客本身的经济情况普遍不高,相关的法律意识也待提升。因此这是融资租赁模式甩不掉的并发症。在喜相逢的官方上还刊登了一则租赁车辆被盗后追回的消息。
更加让喜相逢感到压力的其实是来自于行业玩家的共识: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零售汽
车融资租赁行业之价格竞争预期会变得比一线城市高。在二线的红利消耗殆尽,进入红海后,各融资租赁企业开始同步“下沉”,都瞄准了消费水平不算很高的三线以下城市,导致的结果极有可能是价格战下的资本为大。三线及以下城市年的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贷款量预计约达1.3百万宗,自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6%。如此的诱惑下,“跑马圈地”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发生。所以即便企业在转型或者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先拿下看得见的蛋糕才最重要。
另外,中国第三方零售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相对集中,市场的前十大公司占有市场份额的约87.8%,从交易量计算,喜相逢名列第8,而市场份额仅为1.0%,市场份额“头部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
融资用于购车开店曾被传撤出东北市场
招股书显示,喜相逢融资用途主要用于增购车辆(约70%购置乘用车,另外30%购置网约车)以押注汽车零售及融资市场和网约车平台市场的增长潜力。在具体的采购上,少于10个品牌的汽车,从而提升议价能力争取较有利的条款及优惠,同时确保获汽车供货商的稳定供应。数据显示,喜相逢年、年及年汽车采购支出分别为人民币5.9亿、7.7亿、8.7亿,每年平均购置约辆汽车。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自有的份额,喜相逢需要不断进行“新购-出售/租赁”,在无法显著提升客单价及回款周期的情况下,扩大规模是最有效提升营收数据的办法。融资则直接降低喜相逢的资金压力。
与之对应的是,要“消化”掉原有库存及增购车辆,在销售网络扩充上的投入必不可少。喜相逢计划在四川、山东、山西、湖南、河南、河北、安徽及云南开设新销售店铺,选址标准参考城市规模、人口(尤其是城区的非农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汽车代理数目、竞争对手数目等。此前,就有消息称喜相逢在东北部分区域的分公司关门撤店、解散团队,同时据说整个东北区域都要撤出市场,但未得到证实。而喜相逢网站8月刊登消息称其沈阳分公司开业。招股书显示,喜相逢计划在覆盖较少的二线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开设30家销售店铺及增聘约名销售员工,预算投资额约人民币3万元;为配合销售网络的扩展将加大营销效应,推出全新广告及推广活动,预算投资额约万元。“开店+营销”上的总投入要达到万元。
而在风险管理、新技术引进和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融合的投入上,并无过多阐述。从喜相逢可以看出行业腰部以下企业在企业发展、融资以及资源获取上的窘境。三闯港股的喜相逢,迫切、渴望。但资本市场如何回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