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肖钢数字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TUhjnbcbe - 2023/6/16 20:15:00

11月16日下午,由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组会会主办,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参与协办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分论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中国特色的数字金融”为主题,紧扣数字金融发展新趋势、新热点,共同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抓住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深度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助推中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肖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主席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以“数字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从数字普惠金融、产业数字金融、资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四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借此机会,我以“数字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报告还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此,数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特别是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与安排下,近年来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超过98%的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55.8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22万亿元,同比增速22.6%,比其他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有力支持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恢复发展和就业稳定。

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一是改变传统信贷模式。运用先进数字技术精准洞察小微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真实需求,摆脱过去单纯依靠抵质押物和担保来发放贷款的模式,适应小微市场主体资金需求具有的“小、频、急”等特点。二是帮助银行创新产品服务模式。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多样化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有利于丰富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通过线上化办理,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节约了办理时间与成本,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小微主体融资的标准化,有利于进行“精准滴灌”。四是降低金融风险。运用数字技术精准地建立客户风险画像,提升金融机构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及时预警,动态监控风险,改善整体信用环境,提高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效率与质量。

未来,数字普惠金融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持续下沉,特别要到达基层。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完善小微主体市场征信体系。目前征信体系尚不完备,随着业务下沉,需进一步健全征信体系。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要帮助小微主体获得融资,还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例如,在帮助小微主体扩大经营门路、健全财务报表分析机制、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产业数字金融的概念较新,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正式提出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是数字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我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逐渐提高,目前已超过84%,未来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是产业数字化的主赛道。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产业数字化是主赛道。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也为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商业模式等带来新的变革,在产业互联网条件下,不少企业可以按照客户定制的需求来实现柔性生产,很多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共享。数字化为整个产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变化,使得金融对产业的服务也发生新的变化。过去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先要逐个研究法人企业,再为它们提供非标准化服务。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服务主体将从一个个法人转变为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一个集群。对银行而言,将重构银行整体评估、整体授信框架与能力,倒逼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产业。

下一步,对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特别是总结推广国家产业合作试点城市(51个)的经验,推动产融合作政策与实务研究,创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运营模式。二是完善监管规则与指引,特别是加强数据治理。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的结合对数据要求很高,所以对打造数字信用基础设施、完善数据治理等要求也很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明确金融机构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对接标准。三是推动场景聚合与生态对接,选择适合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先行先试。产业整体比较复杂,涉及面广,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逐步推进企业客户产业数字化、线上化,提供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四是风控模式变革。对金融机构而言,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风控模式变革。风控模式是银行对产业集群、产业链整体风险进行监测与评估的方式,对于金融业而言,要提高数字技术运用水平,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

要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产业,要求数字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升产业数字金融能力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我认为要全方位提升产业数字金融的选择能力、风控能力、产融联合运营能力,这是数字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的三方面能力。对金融机构而言,首先,选择能力要求其善于洞察产业链,对产业互联网平台有很强的筛选能力。其次,风控能力要求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和产业互联网连接后,加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最后,产业互联网和金融数字化互联互通后,金融服务产品的运营不仅涉及金融,还会涉及产业链的诸多方面。如何在数字化风控的基础上设计优秀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机构产融联合运营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加快资管数字化转型步伐

资管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可见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规模达万亿,创历史新高,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同时,我国个人金融资产规模也快速增长,年达到万亿,年预计增加到多万亿,增长速度较快。

近几年,我国资管行业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公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信托等资管机构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成为资管行业竞争的关键?一是为适应客户需求。目前客户线上投资意愿增强,70%以上的客户需求线上服务。二是产品管理的要求。资管产品数量多、类型多、规模大、涉及账户多,管理复杂度有所提升,光靠人工进行产品管理力不从心、效率不高。三是为提高投资绩效。资管行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更有效的投资提高投资绩效,如何提高投资绩效?要依靠数据驱动、科技赋能,依靠科技手段为投资经理赋能。四是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要求。只有减少人工处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驱动,做到实时预警,才能实现风险管理前移。因此要符合风控合规的要求,也需依靠数字技术。五是应对外部压力。从我国资管机构的发展来讲,我们还面临很大的竞争。一方面,我国互联网财富机构近几年发展较快,相比传统机构,互联网财富机构是纯线上的机构,数字化技术运用得更好。另一方面,境外资管机构已经在中国全面布局,外资机构,特别是头部境外资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时间更早,其中一些头部机构大概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就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相比国内本土机构,外资机构数据积累的时间更长、更为领先,为国内资管机构带来一定竞争压力。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我认为需要加快国内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

未来,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我认为,一是要确立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我国资管机构首先要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客户群体,要将确立数字化资管战略和文化作为推进数字化的目标,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极大提升其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二是要加快建设数据中台建设。数字化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数据中台的建设,目前部分机构在数据中台建设中仍面临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融合对接等方面。数据中台建设在数据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要加快形成智能化投研一体化资管平台。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首先是要有投研能力,然后是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服务、投后管理服务等。只有建立一体化智能资管平台,构建领先的技术架构和数据模型,才能比较精准地计量客户收益与风险,做好投资绩效归因,提高交易执行效率。只有做好上述环节,才能真正让客户拥有良好体验。同时,只有做好投研一体化平台,才能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四是加强数字化资管人才培养,进行个性化、动态化、启发式教育培训。

四、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共进,共促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所以未来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如何发展绿色金融被提上重要议程。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多次强调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

下一步,发展绿色金融要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据有关机构统计,未来绿色发展领域投资量巨大,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预测,年全球ESG资产规模有望突破41万亿美元,且规模还在增加。截至9月末,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达近21万亿元人民币,全球排名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排名第二。据有关机构报告,未来30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我国整体绿色低碳融资需求可能达到万亿元,可以看出,绿色发展投融资需求巨大,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数字金融助力绿色发展,一方面要支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及发展,另一方面在各环节助力金融资源向绿色主体倾斜。主要表现为:第一,甄别绿色企业,绿色识别与认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甄别哪些企业属于绿色发展。第二,帮助企业绿色信息披露、评价与贴标。特别是对企业信息披露进行评价与贴标,可将企业分级为不同程度“绿色”,如“深绿”、“浅绿”等,实现绿色评价与贴标。第三,通过数字技术动态监控绿色企业信贷风险。企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融资支持,银行发放贷款以后,需要依靠数字技术动态监控信贷风险,保证资金不被挪用,防止企业将取得的绿色贷款投入非绿色资产。第四,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也需要数字技术支持。不少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赋能绿色金融方面有诸多良好实践,应总结这些成功经验,不断复制推广。

目前,一些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共享各个部门数据,丰富ESG模型评价维度,有利于提高评价模型精准度。例如,一些银行推出的“碳账户”产品,即每个企业具有一个“碳账户”,融合大数据实时计算、监测客户碳足迹的数据,完善客户数据维度,在绿色发展进程中更加精准地形成客户画像。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绿色金融使用效果评级模型,即金融机构想要了解企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相关融资的使用情况,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调取企业某些产品设备的运行数据,更好地跟踪企业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落地使用情况,实现较好的贷后管理。一些金融机构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关联技术分析、机器学习、遥感卫星等科技手段,实现数据及时与自动采集。不少金融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采集企业开工和农作物种植等方面数据,例如哪些工厂开工了,农业种植种类、农作物长势、种植地点、种植有面积等,都依靠遥感卫星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总量的提升,有利于丰富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主体的授信框架,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上述数据与金融机构掌握的财务数据,以及税务、工商、海关等数据对接后,可实现数据相互补充与交叉印证,即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绿色主体的实时授信、实时舆情监控等。

关于数字金融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我就分享以上四个方面,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文章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肖钢数字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